為貫徹落實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專題會議精神、進一步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快改善綿竹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綿竹市制定了《綿竹市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方案》,全面啟動七大行動,確保綿竹市區細顆粒物(PM2.5)2019年年均濃度控制在36微克/立方米以下,優良天數率達到92.7%,為實現“十三五”空氣質量控制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1、實施工業污染專項整治行動
該市持續推進“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在10月底前完成對城郊結合部等重點區域的新一輪排查,對新發現“散亂污”企業發現一起、整治一起,堅決杜絕死灰復燃。
加快推進重點行業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實施重點企業大氣污染深度治理。四川省綿竹澳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宗盛特種水泥有限公司在今年內完成脫硝系統和除塵系統改造,確保氮氧化物排放濃度控制在100mg/立方米以下、窯尾粉塵排放濃度控制在10mg/立方米以下。
加快完善工業爐窯管理清單,實施工業爐窯污染全面治理,積極推進玻璃、有色、磚瓦等行業污染治理升級改造,實現達標排放。
同時加強對重點工業爐窯企業的監管,確保治污設施正常運行。加強水泥行業錯峰生產調控,有序壓減產能,最大限度實現減排。
全市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全年錯峰停窯時間不少于110天,其中冬春季節不少于60天。
2、實施揮發性有機污染整治行動
以家具、機械加工裝備制造、機動車維修、化工、包裝印刷等行業為重點,開展揮發性有機物(VOCS)專項執法檢查,嚴肅查處違法排污行為。
以機動車維修、包裝印刷行業、裝備制造行業等為重點,實施一批工業VOCS污染治理項目。
在工業領域全面推廣使用低(無)VOCS含量的原輔助材料和生產工藝,到2019年底前,低(無)VOCS含量綠色材料替代比例不低于60%。
開展汽修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對該市范圍內汽車維修企業進行全面排查,其中市區排查工作在10月底前完成。在汽修行業推廣使用低揮發性涂料,采用高效涂裝工藝,完善有機廢氣收集和處理系統,嚴格查處不正常運行污染治理設施的違法行為,取締露天和敞開式汽修噴涂作業。
開展淘汰開啟式干洗機專項行動,力爭2019年11月30日前全面淘汰開啟式干洗機,推廣使用全封閉式干洗機。
開展建筑裝飾行業VOCS綜合治理,倡導綠色裝修,推廣使用符合環保要求的建筑涂料、木器涂料、膠黏劑等產品。
3、實施揚塵污染專項整治行動
實施建筑施工揚塵專項整治,嚴格落實《德陽市建設工程文明施工標準化技術標準(試行)》,市區所有在建工程全部安裝揚塵在線監控設備,對建筑現場進出車輛沖洗、施工揚塵控制情況進行實時重點監控,確保“六必須、六不準、六個百分百”全面落實到位。對揚塵控制不到位的,堅決依法從嚴處罰。
加快推進市區建筑垃圾運輸車輛GPS定位管理系統安裝工作,利用智慧城管平臺的技術、人員和24小時工作機制,從技術層面強化建筑垃圾運輸車輛規范化管理,加強對建筑垃圾運輸揚塵污染管控。
加強二環路周邊貨車停車場管控,督促停車場進行場地硬化,加大灑水、清掃頻次,減少揚塵。
增加道路清掃和灑水車輛,以洄瀾大道、玉妃路、南京大道、大東街、蘇綿大道、德茂路(綿漢路、綿孝路、西二環)、成青路(成青路東段、成青路南段、東二環)、玫瑰大道、月季大道等為重點,加大清掃和灑水、噴霧作業頻次,減少道路積塵。
4、實施機動車排污專項整治行動
建立健全機動車聯合抽檢執法工作機制,生態環境、公安、交通部門每月開展不少于2次聯合執法,實現機動車路檢工作的常態化開展。
充分運用機動車路檢數據,對排放不達標柴油車的環保檢測機構實施溯源倒查,進一步強化不達標柴油機動車的嚴管嚴控。
加快推進機動車維修企業(M站)的建設工作,完成機動車排污監控信息系統和汽車維修信息系統的聯網并正常運行。
從2019年10月1日起,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行I/M制度,實現對大氣污染物排放超標車輛的“檢驗、維修、復檢”閉環管理。
進一步優化市區貨運機動車限行區域和時間,加大對二環路內城區道路的管控,開展砂石車、渣土車及臟車等專項整治活動,嚴格控制國四標準及以下柴油貨車進入城區。
5、實施餐飲油煙專項整治行動
以伊頓燒烤點、新天地夜啤酒、歐瀾根夜啤酒一條街區域為重點,開展餐飲企業油煙凈化設施使用情況專項檢查,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對重點餐飲油煙排放源進行檢測,依法查處超標排放油煙的餐飲企業,確保油煙凈化設施正常使用,充分發揮治污減排功效。開展流動夜燒烤專項治理,對使用高污染燃料的燒烤爐灶限期改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電或其他清潔能源,對不符合要求的堅決依法取締。
6、實施秸稈禁燒專項整治行動
由5個市級部門牽頭,實行包片督查。每個督查組每周工作日期間開展不少于3次督查,并視情況開展夜間和節假日督查。通過高密度、廣覆蓋的督查,傳導秸稈禁燒工作壓力,督促各鄉鎮(街道)、村、組落實各項禁燒措施,實現“天空不見煙霧、田間不見黑斑、夜晚不見火光”的禁燒目標。
以綿竹市納入全省秸稈全域綜合利用試點縣建設為依托,夯實秸稈綜合利用基礎設施,提升綜合利用水平,確保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4%以上。
7、實施重污染天氣應急攻堅行動
抓緊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工作,結合機構改革實際,合理界定各部門工作職能,確保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責任落實。充分運用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成果,抓緊調整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清單,特別是要督促重點企業完善“一廠一策”減排措施,提高可操作性。
進一步提高重污染天氣預警預報能力,及時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落實各項應急管控措施,最大可能減少重污染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