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油脂產品都有“ 煙點”,也就是開始明顯冒煙的溫度。
過去那種顏色暗淡的粗油往往在130度以上就開始冒煙,而對于大部分如今的純凈透明油脂產品來說,這個溫度通常在200度左右,有的甚至更高。日常炒菜的合適溫度是180度,實際上是無需冒煙之后才下菜的。
換句話說,冒油煙之后再放菜是粗油時代的習慣,但現在很多家庭主婦甚至是廚師,都習慣了在鍋里冒煙的時候再把菜放進去。這樣的做法,不僅對身體有害,對維生素有破壞,甚至來說,油煙本身就是一種嚴重的空氣污染。
炒菜溫度在200-300℃之間產生的油煙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包括丙烯醛、苯、 甲醛、 巴豆醛等,目前國內外研究均已經確認,油煙是肺癌的風險因素。在華人烹調圈中,無論是內地、臺灣、香港還是新加坡的研究,都驗證了油煙與烹調者健康損害之間的密切關系。
油煙除了讓肺癌風險增大之外,它還與糖尿病、心臟病、肥胖等也可能有關。
有研究證明,經常炒菜的女性體內丙烯醛代謝物、苯和巴豆醛的含量與不經常炒菜的對照相比顯著升高,也有研究證明烹調工作者體內的1-羥基芘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大大高于非烹調者。這1-羥基芘就是多環芳烴類致癌物中的一種,而丙二醛是血液中的氧化產物,與心臟病等慢性病有密切關系。
當油燒到150攝氏度時,其中甘油會生成丙烯醛,具有強烈的辛辣味,對鼻、眼、黏膜有較強的刺激;當油燒到“吐火”時,除產生丙烯醛外,油煙還會產生凝聚體,導致細胞染色體損傷,發生癌變。反復加熱的食油含有致癌物質更多,它的危害性更大。因此廚房是非常有必要安裝油煙凈化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