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2年武進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及目標任務考核要求,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繼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實施“532戰略”,加快建設長三角生態中軸,加快推動全鎮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以“提氣、降碳、強生態,治水、固土、防風險”為總體思路,全力打造“美麗生態鎮 濱湖宜居地”。
二、總體目標
穩步提升生態質量指數,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完成區下達的約束性指標,空氣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危險廢物環境與安全風險得到有效防控,環境網格化監管機制體制更加健全。到2022年底,高質量完成嘉澤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目標任務。
三、重點任務
(一)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1、深入推進碳達峰行動
實施能源、工業、建設、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和有色金屬、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專項達峰行動。落實有利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投融資、財稅、價格、統計監測政策措施。
2、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升級
持續淘汰低端落后產能,明確年度落后產能關停退出任務,加大敏感區搬遷工作。持續推進化工行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推動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對已經完成安全環保整治提升的化工企業開展不定期“回頭看”。持續鞏固鑄造行業分類整治成果。深入開展“危污亂散低”出清提升行動。(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3、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優化能源結構。完成煤炭消費總量控制任務,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全鎮基本實現散煤清零。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利用黨政機關、公共建筑、工商業廠房、農村居民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項目。(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建設局)
4、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對不符合要求的“兩高”項目,堅決停批停建。新建、改建、擴建“兩高”項目須符合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相關法定規劃,滿足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碳排放達峰目標、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相關規劃環評和相應行業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條件、環評文件審批原則要求。對“兩高”項目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推進廢鋼資源高質高效利用,有序引導電爐煉鋼發展。對能耗占比較高的重點行業和數據中心實施節能降耗。(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5、推進清潔生產和能源資源集約高效利用
推進工業、農業、建筑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領域實施清潔生產改造,依法引導鋼鐵、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嚴格用能預算管理和節能審查,有效控制能源消費增量。開展高耗能行業能效對標達標,嚴格節能評估審查。(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6、強化生態環境區分區管控
完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銜接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和用途管制要求。落實以環評制度為主體的源頭預防體系,嚴格規劃環評審查和項目環評準入。配合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將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圖斑”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保障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用地。(責任單位:自然資源和規劃所、經濟發展局)
7、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大力踐行《江蘇生態文明20條》,深入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鼓勵采取補貼、積分獎勵等方式促進綠色消費。深入推進節能、節水、低碳、綠色產品等認證,增加綠色產品有效供給。推進在快遞營業網點設置包裝回收區。(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
8、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
加大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力度,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推進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嚴格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措施。做好國家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嚴格落實點位長制,重點區域落實精細化管控措施。(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9、著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
(1)對照國家產品質量標準,加大對各類涂料、油墨、膠黏劑、清洗劑等產品生產、銷售、使用環節的監督管理。以化工、涂裝、醫藥、包裝印刷、油品儲運銷等行業領域為重點,實施原輔材料和產品源頭替代工程。完成3家重點企業VOCs清潔原料替代,優先推動使用溶劑型原輔材料且治理設施低效的企業先行開展清潔原料替代;對替代技術尚不成熟的,推動開展論證核實,并加強現場監管,確保VOCs無組織排放有效控制,廢氣排氣口達標排放。(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2)實施“夏病冬治”,對涉VOCs企業集群企業,按照“標桿建設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優化整合一批、淘汰退出一批”的要求,開展排查及分類治理,5月底前完成排查整治并建立管理臺賬。(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3)強化裝卸廢氣收集治理。汽車罐車按照標準采用適宜的裝載方式,鼓勵開展汽車罐車及船舶油艙的清洗、壓艙過程廢氣收集治理。推進汽油等裝船作業碼頭安裝油氣回收系統,加強油品運輸船舶油氣回收工作。(責任單位:嘉澤交通執法中隊)
(4)強化VOCs全流程、全環節綜合治理。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加強含VOCs物料全方位、全鏈條、全環節密閉管理,督促指導企業對照標準要求開展含VOCs物料儲存、轉移和輸送、設備與管線組件泄露、敞開液面逸散以及工藝過程等無組織排放環節排查整治。推進合成樹脂等企業嚴格按要求開展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對達不到要求的VOCs收集、治理設施進行更換或升級改造,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對治理難度大、單一治理工藝難以穩定達標的,推進采用多種技術的組合工藝治理。推動取消廢氣排放系統旁路。因安全生產等原因必須保留的,應將保留旁路清單報當地生態環境部門。旁路在非緊急情況下保持關閉,并通過鉛封、安裝自動監控設施、流量計等方式加強監管,開啟后應做好臺賬記錄并及時向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報告。引導化工、制藥、農藥等行業企業合理安排停檢修計劃,減少非正常工況VOCs排放;加強啟停機期間以及清洗、退料、吹掃、放空、晾干等環節VOCs排放管控,確保達到安全生產和污染排放標準要求。(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10、著力打好交通運輸污染治理攻堅戰
(1)積極調整運輸結構。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加快大宗貨物和中長途貨物運輸“公轉水”,實施多式聯運提升行動。加強柴油車監督抽測。重點加強柴油貨車路檢路查,以及集中使用和停放地的入戶抽測。(責任單位:嘉澤交通執法中隊)
(2)強化油品儲運管理運銷管理。堅決打擊非標油品,對油品進口、生產、倉儲、銷售、運輸、使用等全環節加強監管,全面清理整頓無證無照的自建油罐、流動加油車(船)和黑加油站點。加大柴油使用環節檢查力度,對發現的非標油問題線索進行追溯,依法依規追究相關生產、銷售、運輸者主體責任。配合建立車用油品、車用尿素、船用燃料油全生命周期監管檔案管理制度,加油站每年至少開展1次加油槍氣液比、系統密閉性及管線液阻的檢查檢測,每季度開展油氣回收設施檢查。(責任單位:嘉澤交通執法中隊)
(3)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實施非道路移動柴油機械第四階段排放標準,對非道路移動機械生產、進口、銷售企業實施環保達標監督檢查。持續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摸底調查和編碼登記工作,建立多部門協同推進的工程機械監管制度,形成編碼登記、排放檢測、超標處罰撤場等全鏈條管理。未經環保部門編碼登記、確認符合排放要求的非道路移動機械不得進入禁用區域,逐步推進在禁用區域內施工的移動機械達到國Ⅲ及以上標準。強化工程機械監督檢查,依法依規禁止超標排放工程機械使用,推進消除冒黑煙現象。(責任單位:嘉澤交通執法中隊)
11、推進固定源深度治理
加快完成重點行業企業和鍋爐、工業爐窯等重點設施企業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嚴格控制物料(含廢渣)運輸、裝卸、儲存、轉移和工藝過程無組織排放。(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三)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12、加強重點考核斷面達標整治
加強溯源整治,梳理2021年水質仍不能穩定達到Ⅲ類,尤其是汛期出現滑坡的國省考斷面,3月底前編制并實施年度達標整治方案,明確控源截污、活水清淤、生態修復和汛期應急保障等方面措施。(責任單位:水利管理綜合服務中心嘉澤分中心)
13、持續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
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落實按單元精細化分區管控措施。落實好“十四五”長江經濟帶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化工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等實施方案以及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持續排查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扎實推進長江經濟帶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嚴格落實問題整改銷號制,常態化開展問題自查自糾和整改“回頭看”。(責任單位:水利管理綜合服務中心嘉澤分中心、經濟發展局)
14、持續打好太湖流域綜合整治攻堅戰
(1)高質量實現太湖“兩個確保”。開展“兩湖”創新區生態修舉專項行動,加強滆湖藍藻監測預警,提升藍藻湖泛防控能力。(責任單位:水利管理綜合服務中心嘉澤分中心)
(2)實施生態清淤,對藍藻易積區和沿岸蘆葦蕩內及時、科學開展應急清淤,實施滆湖生態清淤試點工程,動態評估清淤效果。開展河道清淤輪浚,按照清淤輪浚工作計劃,落實確定年度清淤河道清單,制定實施清淤方案,有效削減內源污染。(責任單位:水利管理綜合服務中心嘉澤分中心)
(3)開展洮滆片區控源治污及生態修復,圍繞新孟河清水入湖目標,強化新孟河及其支浜控源治污,6月底前,對污染嚴重的要落實應急處理設施,全面提升區域治污水平,實施滆湖湖濱濕地建設。(責任單位:水利管理綜合服務中心嘉澤分中心)
15、持續打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
充分發揮河湖長制作用,建立健全水體長效管護機制。深化小微水體治理。深入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333”行動。加強污水收集管網建設,開展排水管網普查修復改造,提升城鎮污水收集效能。(責任單位:水利管理綜合服務中心嘉澤分中心)
16、強化陸域水域污染協同治理
(1)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推進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查、測、溯、治”系統治理,實施“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年內完成60%以上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整治任務,實施入河入湖入江排污口長效管理。(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2)加強涉水企業污染治理。推進工業園區限值限量工作,加快實施“一園一檔”“一企一管”,實現水污染物排放濃度和總量“雙控”,完善園區水生態環境監測監控能力;持續推進工業園區污染物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根據管理成效對縣鄉級工業集中區分類提出優化整合提升措施。依托涉水企業事故排放應急處置設施專項督查行動,全力推進企業雨水排口、應急排口整治工作,6月底前全面完成涉水企業應急處置設施問題整改。開展工業園區水污染防治專項行動,推進園區工業類專業化集中式污水分質處理設施建設。開展涉酚企業專項整治,嚴防工業特征污染物超標現象。持續推進涉磷企業標準化、規范化整治,將涉磷企業納入清單化動態管理,4月底前制定整治方案,年底前完成50%整治任務。(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四)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
17、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
(1)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產生活垃圾治理。深入實施《加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促進鄉村生態振興行動計劃》,制訂年度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穩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雙60標準”同步開展建成設施“回頭看”專項整治,確保設施正常運行率達80%以上。(責任單位:農村工作局、綜合行政執法局)
(2)加強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將水體面積大、污染程度重、居民反映強烈、靠近生態敏感區的農村黑臭水體納入重點監管清單,實行“拉條掛賬、逐一銷號”,年內重點管理清單內黑臭水體治理率提高到80%以上。開展斷頭河浜專項排查治理,明確年度計劃。推動對斷頭河浜實施清淤、生態修復等治理工程,貫通“小水系”,讓水體“活”起來。(責任單位:水利管理綜合服務中心嘉澤分中心)
(3)強化農業面源治理。規范工廠化養殖企業排污口設置,加強養殖水體和尾水水質監測。實施農田退水監督性監測,在環境敏感的國省考斷面和飲用水水源地上游沿線地區進行農田退水污染監測評估,劃定優先管控區域,在優先管控區域采取種植結構調整、直播稻轉機插秧、秸稈離田利用、化肥限量等措施,減少農田退水影響。(責任單位:農村工作局)
加強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全鎮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實現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覆蓋,無害化處置率達100%。示范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及一膜兩(多)用等農膜減量替代技術。3月底前,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整治情況開展“回頭看”,9月底前,完成新一輪《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責任單位:農村工作局)
18、深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
(1)加強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專項審計調查發現問題整改,開展新增耕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部分農用地地塊重點監測,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地塊監測。深入開展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嚴格涉重金屬行業大氣、水污染物排放監管。(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自然資源和規劃所)
(2)加強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強化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源頭防控。強化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聯動監管,嚴管控農藥、化工等行業的重度污染地塊規劃用途,確保“一住兩共”用地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要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自然資源和規劃所)
19、加強重金屬污染治理
實施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在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實施一批重金屬減排工程。完善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清單,堅決淘汰超限值排放重金屬項目。推動電鍍行業生產工藝設備提升改造。(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20、強化危廢全過程監管
完善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處置傾倒等違法犯罪行為。實施新污染物治理,開展重點行業新化學物質生產使用信息調查。有序推進小量產廢企業危廢收集貯存試點及收運體系建設。(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五)深入打好生態環境安全保衛戰
21、著力打好生態質量提升攻堅戰
持續深化生態綠城建設,持續放大自然資源稟賦優勢,打造“長三角生態中軸”,2022年完成安全大塘生態濕地項目及士橋村景觀生態河道建設工程。(責任單位:夏莊村、士橋村)
22、強化生態保護監管
配合構建完善生態監測網絡,加強重點區域流域、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生態狀況監測評估。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加強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監管,加大生態破壞問題監督查處力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突出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的典范樣板和引領帶動作用。組織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村1個,市級示范村1個。(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23、強化環境風險預警防控和應急管理
完善環境應急管理體系和響應機制,健全跨區域、跨部門突發生態環境事件聯防聯控機制。開展涉危險廢物涉重金屬企業、園區等重點領域環境風險調查評估,常態化推進環境風險企業隱患排查。對照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防控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完成夏溪河應急處置方案和實際案例、試點河流應急防范工程建設。(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六)深入打好群眾環境權益保衛戰
24、著力打好噪音污染治理攻堅戰
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強化聲環境功能區管理。合理規劃交通干線走向,科學劃定防噪聲防護距離,加強交通運輸噪聲污染防控。強化夜間施工噪聲管控,加強文化娛樂、商業經營噪聲監管和集中治理,營造寧靜休息空間。(責任單位:建設局、綜合執法局、嘉澤交通執法中隊)
25、深化揚塵污染綜合治理
強化降塵考核,全鎮降塵不得高于2.5噸/平方千米•月。
(1)嚴格施工工地和渣土運輸監管。按照《江蘇省重污染天氣建筑工地揚塵控制應急工作方案(試行)》中“六個百分百”要求,強化建筑工地揚塵管控,對違法施工企業依法依規實施處罰。推進智慧工地建設,推動政府投資規模以上新建工程智慧工地全覆蓋。依法實施施工揚塵環境保護稅征收工作。強化重點區域渣土車夜間運輸集中整治,嚴厲查處非法運輸、拋灑滴漏、帶泥上路、冒黑煙等違法行為。(責任單位:綜合行政執法局、建設局)
(2)推動道路交通揚塵污染精細化管控,開展“清潔城市行動”,擴大機掃范圍,鼓勵建設“智慧道路”揚塵在線監控系統。(責任單位:綜合行政執法局)
(3)加強堆場、裸地揚塵污染控制。推動港口企業嚴格按照要求配套污染防治設施,對防塵抑塵設施進行提質增效或裝卸工藝改造。對公共區域、長期未開發的建設裸地,以及廢舊廠區、物流園、大型停車場等進行排查建檔,并按要求采取防塵措施。(責任單位:綜合行政執法局、建設局)
26、推動餐飲行業綠色規范發展
推動產生油煙或異味的餐飲服務單位全部安裝油煙凈化裝置并定期維護。開展餐飲油煙專項整治或“回頭看”8家,重點區域餐飲油煙綜合整治實現全覆蓋。(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27、綜合治理惡臭污染
推動化工等行業結合揮發性有機物防治實施惡臭深度治理,加強垃圾、污水集中式污染處理設施重點環節惡臭防治。惡臭投訴集中的重點企業安裝在線監測,實時監測預警。(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28、切實解決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認真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省級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專項督查交辦問題整改。完成省政府掛牌督辦重點生態環境項目整改任務。按序時進度推進省級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整改任務。按要求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突出環境問題整改任務。(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七)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29、全面強化生態環境法治保障
依法嚴懲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健全信息共享、案情互通、案件移送制度,提高環境污染刑事案件辦理效率。推進生態環境損害應賠盡賠,加強環境保護法律宣傳普及,深化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
30、完善資金投入機制
把生態環境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把生態環境資金投入作為基礎性、戰略性投入予以重點保障,確保與污染防治攻堅任務相匹配。健全完善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導向的財政分配機制。綜合運用土地、規劃、金融、價格等政策,引導和鼓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保領域。
31、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支撐
開展減污降碳協同控制、大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太湖生態健康恢復等科技攻關。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推廣運用各類先進技術。
四、工作要求
嘉澤鎮政府對本行政區環境質量負總責,加強組織領導,采取有力措施,將區下達的目標任務逐級分解到各有關部門以及村社區,明確時限要求,落實責任人員,嚴格工作標準,確保完成2022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任務。
五、監督考核
根據年度工作任務,及時制定2022年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辦法及相關細則,組織相關督查,認真開展考核,嚴格結果運用。
常州市武進區嘉澤鎮人民政府
2022年8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