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市第十三次黨代會部署要求,大力實施“532戰略”,加快建設長三角生態中軸,根據常州市金壇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制定2022年堯塘街道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2022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地表水國考湟里河張塘村斷面、省考堯塘河西華橋斷面穩定達Ⅲ類水標準,市考斷面消除劣= 5 \* ROMANV類。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3%以上,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穩步提升生態質量指數。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市下達的目標任務,危險廢物環境與安全風險得到有效防控。
二、重點任務
(一)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
1.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
加大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力度,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推進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嚴格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措施。做好國家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嚴格落實點位長制,重點區域落實精細化管控措施。
(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2.加強重點考核斷面達標整治
加強溯源整治,梳理2021年水質仍不能穩定達到Ⅲ類,尤其是汛期出現滑坡的國省考斷面,以國考斷面湟里河張塘村和省考斷面西華橋為重點,3月底前配合區生態環境局編制并實施年度達標整治方案,明確控源截污、活水清淤、生態修復和汛期應急保障等方面措施。
3.持續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
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落實按單元精細化分區管控措施。落實好“十四五”長江經濟帶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化工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等實施方案以及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持續排查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扎實推進長江經濟帶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嚴格落實問題整改銷號制,常態化開展問題自查自糾和整改“回頭看”。
4.持續打好太湖流域綜合整治攻堅戰
(1)高質量實現太湖“兩個確保”。3月1日,啟動太湖安全度夏應急防控機制。開展“兩湖”創新區生態修舉專項行動,堅決守住“兩個確保”底線。
(2)開展污水治理示范區建設。配合區水利局推進湟里河綜合整治工程(金壇段),項目位于儒林鎮、堯塘街道,自長蕩湖至新孟河,整治河道8.3km。2022年年底能完成總工程量30%。
(3)開展洮滆片區控源治污及生態修復,圍繞新孟河清水入湖目標,強化新孟河及其支浜控源治污,6月底前,對污染嚴重的要落實應急處理設施,全面提升區域治污水平。
5.持續打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
充分發揮河湖長制作用,建立健全水體長效管護機制。深化小微水體治理。繼續開展重點支流支浜消劣行動。
6.強化陸域水域污染協同治理
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推進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查、測、溯、治”系統治理,實施“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年內完成60%以上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整治任務,實施入河入湖排污口長效管理。
(三)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
7.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
(1)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產生活垃圾治理,新建農村公廁1座(原堯塘村健身廣場),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2個(原堯塘村、原下莊村)。到2022年底,新增完成3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北社區、萬新村、堯塘社區),全區生活污水治理率達40%以上,規劃發展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100%;按照“雙60標準”同步開展建成設施“回頭看”專項整治,確保設施正常運行率達80%以上。
(2)加強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將水體面積大、污染程度重、居民反映強烈、靠近生態敏感區的農村黑臭水體納入重點監管清單。深入推進小微水體河長制,壓實基層河長責任,持續推進小微水體整村成片整治,助推美麗鄉村建設,改善人居環境。開展斷頭河浜專項排查治理,明確年度計劃。推進斷頭河斷頭浜水系排查及清理浮萍垃圾等。
(3)強化農業面源治理。按照《常州市金壇區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實施方案(2019—2022年)》,實施農田退水和水產養殖尾水監督性監測,在環境敏感的國省考斷面和飲用水水源地上游沿線地區進行農田退水污染監測評估,劃定優先管控區域,在優先管控區域采取種植結構調整、推廣機插秧、鼓勵秸稈離田利用和化肥限量等措施,減少農田退水影響。加強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全區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實現涉農鎮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全覆蓋,無害化處置率達100%。示范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及一膜兩(多)用等農膜減量替代技術,全區廢舊農膜回收率達88.5%以上。組織開展金壇區國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工作。
8.深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
(1)加強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專項審計調查發現問題整改,開展新增耕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部分農用地地塊重點監測,落實安全利用類耕地土壤和農產品協同監測與評價,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地塊監測。深入開展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嚴格涉重金屬行業大氣、水污染物排放監管。
(2)加強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強化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源頭防控,強化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聯動監管,從嚴管控農藥、化工等行業的重度污染地塊規劃用途,確保“一住兩公”用地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要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9.強化危廢全過程監管
完善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處置傾倒等違法犯罪行為。完善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強化推進城市建成區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利用或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
(四)深入打好生態環境安全保衛戰
10.著力打好生態質量提升攻堅戰
落實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行為負面清單制度,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積極探索“兩湖”自然生態修舉試驗區建設。配合推進新孟河調水通道、湟里河河道生態化改造。
11.強化環境風險預警防控和應急管理
完善環境應急管理體系和響應機制,對照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防控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配合生態環境局完成堯塘河應急處置方案和實際案例、重點園區三級防控體系建設方案、試點河流應急防范工程建設。完善環境應急指揮體系,建成區域環境應急基地和應急物資儲備庫。
(五)深入打好群眾環境權益保衛戰
12.深化揚塵污染綜合治理
強化降塵考核,降塵不得高于2.5噸/平方千米·月。
(1)嚴格施工工地和渣土運輸監管。按照《江蘇省重污染天氣建筑工地揚塵控制應急工作方案(試行)》中“六個百分百”要求,強化建筑工地揚塵管控,對違法施工企業依法依規實施處罰。推進智慧工地建設,推動政府投資規模以上新建工程智慧工地全覆蓋。依法實施施工揚塵環境保護稅征收工作。按照《江蘇省建筑工地揚塵防治標準》,建設全區工地揚塵監控信息化指揮控制平臺。強化渣土運輸車輛全封閉運輸管理,推進城市建成區使用新型環保智能渣土車。強化重點區域渣土車夜間運輸集中整治,依法依規查處非法運輸、拋灑滴漏、帶泥上路、冒黑煙等行為。
(2)推動道路揚塵污染精細化管控。開展“清潔城市行動”,擴大機掃范圍,鼓勵建設“智慧道路”揚塵在線監控系統。提高機械化作業比率,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95%以上。
(3)加強堆場、裸地揚塵污染控制。對轄區內堆場、裸地進行排查和監管,并按要求采取防塵措施。
13.推動餐飲行業綠色規范發展
推動產生油煙或異味的餐飲服務單位全部安裝油煙凈化裝置并定期維護。開展餐飲油煙專項整治或“回頭看”工作,重點區域餐飲油煙綜合整治實現全覆蓋。加強餐飲油煙執法監管,嚴格居民樓附近餐飲服務單位布局管理,對重點管控區域內面積100平方米以上餐飲店(無油煙排放餐飲店除外)和燒烤店以及城市綜合體等區域的餐飲服務單位安裝在線監控。推動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維管理及運行狀態監控。
14.切實解決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認真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省級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專項督查交辦問題整改。完成省政府掛牌督辦重點生態環境項目整改任務。按要求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突出環境問題整改任務。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黨政同責。必須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對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環境質量和污染防治負總責。夯實一崗雙責。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規定,完善“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體系。各村(社區),各相關局、相關部門要按照堯塘街道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嚴格落實工作舉措,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細化工作標準和要求,落實情況及時向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報告。
(二)強化推進落實。強化責任落實,層層分解明確污染防
治攻堅戰目標任務,簽訂目標責任書,落實責任單位和領導分工、明確資金安排和序時進度。嚴格工作標準,對明確的目標任務和工程項目,不允許打折扣、作選擇、搞變通。對突出環境問題進行媒體公開曝光,完善問題銷號制度。適時組織工作點評,完善督查、通報、交辦、約談等機制。
(三)實施綜合考評。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落實情況作為
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考核的主要內容進行綜合考評,考評結果納入村(社區)年度綜合考核,并予以通報。對目標任務完成突出的,給予表彰獎勵。對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決策部署不力、未完成環境保護重點目標任務、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惡化的,依法依紀追究相關村(社區),相關局、相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
附件:1.2022年常州市金壇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工程項目表
2.2022年度農污治理目標任務分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