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按照自治區生態立區和銀川市生態立市戰略的總體要求及安排部署,深入推進縣委十四屆二次全會確定的生態靚縣建設目標,按照中共賀蘭縣委 賀蘭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賀蘭縣關于推進生態靚縣戰役三年行動計劃》(賀黨發〔2018〕1號)的通知文件要求,結合我轄區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設天藍、地綠、水美的美麗寧夏”要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遵循尊重自、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規律,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扎實落實生態立區和生態立市戰略總體部署和“綠色、高端、和諧、宜居”城市發展理念,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格局、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打造沿黃生態經濟帶明星縣建成較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為奮斗目標,全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賀蘭,走出一條生態靚縣、綠色崛起之路。
二、工作目標
到2020年,打造西北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筑牢西北地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 取得重大成果。高標準完成賀蘭山自然保護區賀蘭段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萬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區、市下達指標以內,推進園林城市向森林城市發展。打造生態靚縣,建成經濟繁榮、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社會和諧、風清氣正的沿黃生態經濟帶明星縣,實現較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會。
全縣生態環境質量得到總體改善。全縣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達到55%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0%,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16%;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 90%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
重點環境質量指標確保穩定達標。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0%以上,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較2015年分別下降15%、10%;重點入黃排水溝水質基本達到Ⅳ類,黃河干流銀川段Ⅲ類水體比例保持100%,主要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80%,城市污水收集處理率達到100%,全面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優于Ⅲ類。
環境污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工業企業污染物全面達標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區、市下達的指標以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和劣V類水體。
三、主要任務
1.扎實推進“城市雙修”工作。配合住建部門制定“城市雙修”工作實施方案,制定“雙修”項目清單,通過實施城市山體修復、水體治理、廢棄土地修復利用和完善綠地系統等生態建設工程,改善城市生態功能。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增加公共空間、改善出行條件、改造老舊小區、保護歷史文化和塑造城市時代風貌等城市修補手段,大幅提升城市環境品質和品味。
2.構建城市綠色生態系統。配合林業住建部門開展綠地修復,對城市破損綠地進行修復,種植鄉土適生植物,重建植被群落。完善綠地系統,優化城市綠地布局,均衡布局公園綠地。通過拆遷建綠、破硬復綠、見縫插綠等方式,拓展綠色空間,提高城市綠化效果。挖掘城市微小未利用地塊、不能建設地塊及街心、街角裸露地面,在縣城打造星羅棋布的城市小微公園。提升存量綠地品質和功能,喬灌草合理配植,推行生態綠化方式。
3.持續深入開展“藍天工程”。配合相關職能部門深入開展“藍天工程”。一是消除“煤塵”。進一步擴大城市集中供熱范圍,鼓勵發展聯網供熱。供熱供氣管網覆蓋的地區禁止使用散煤,在供熱、供氣管網不能覆蓋的地區,實施“煤改電”、“煤改氣”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改造。嚴格燃煤鍋爐整治。2018年城市建成區以內基本實現無20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轄區20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完成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并安裝煙氣在線監測系統,達到特別排放限值要求。嚴格落實高污染燃料禁燃工作,推進散煤清潔化治理。二是減少“煙塵”。全禁止城市清掃廢物露天焚燒,繼續加大城市餐飲油煙治理力度,餐飲服務場所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切實抓好秸稈有效利用和焚燒污染防控工作,加強秸稈禁燒的宣傳教育,積極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等綜合利用。到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三是整治“揚塵”。加強揚塵污染治理。城市主要街道全部實現機械化清掃,推廣“以克論凈”精細化管理。強力推進綠色工地建設,規范建筑工地管理,全面落實“6個100%”制度,確保建筑工地內外干凈無揚塵,渣土運輸車輛必須配置和使用切實有效的密閉設備,并逐步安裝衛星定位系統。提高城市綠地面積和綠化率,基本消除城區裸露空地。四是控制“汽塵”。配合交管部門加大機動車尾氣治理力度。強化車輛源頭管理與執法力度,采取劃定禁行區域、經濟補償等方式,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報廢進度,2018年底前淘汰全部“黃標車”。優化道路交通管理,提高機動車通行效率。加強高排放工程機械、重型柴油車、農業機械等管理。五是解決“異味”。配合環保在轄區開展空氣異味綜合整治專項行動,采取綜合措施,重點加強對醫藥、農藥、染料中間體等行業企業開展異味污染調查與評價,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優化治理設施,實現異味全程管控,對群眾反映強烈、治理效果不明顯的異味污染企業依法實行搬遷或關停。進一步強化措施,減少污水處理廠、垃圾收集、轉運站等惡臭影響。六是加強大氣污染監管。配合環保部門加大監督力度,不斷提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水平。
4.高度重視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工作,對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意見要按照既定時間節點整改到位,不得出現紕漏和遺漏。配合環保部門按照不查不放過、不查清不放過、不處理不放過、不整改不放過、不建立長效機制不放過的“五個不放過”原則,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的問題開展后跟蹤督察,確保整改落實到位,堅決防止問題反彈。
5.配合環保部門深入開展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嚴格落實網格化環境監管,選強配齊網格監管人員,確保監管全覆蓋、監管無盲點。對于監管發現的問題,及時納入各級臺賬實施動態管理,實行一企一檔、掛號跟蹤、限期辦結、銷號管理,不斷提高環境監管精細化、規范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由街道安監站統籌協調習崗街道辦事處生態靚縣戰略實施過程中的重大事項。街道紀工委、督查室加強對生態靚縣推進工作的監督執紀檢查。各社區、各部門要把生態靚縣擺到突出位置,要按照全縣統一安排編制相關規劃方案,提實要求、抓實任務、壓實責任,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全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二)推進協同共治。建立健全街道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組織召開會議,統籌協調區域污染防治工作。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作,共同建立區域環境污染聯防聯控、生態建設聯防聯治機制及環保會商、聯合檢查、信息互通等合作機制,共同加強大氣、水、土壤、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推動環境質量改善。
(三)嚴格督查考核。以生態環境問題為導向,每年對各社區轄區環境綜合整治進度和治理成效進行督查。對各社區區、各部門落實本行動計劃情況定期督查、定期通報,按照相關要求,適時開展中期評估工作,褒獎先進、問責問效。強化環境保護責任考核結果應用,實施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對未按規劃進度要求實施的,及時進行約談,啟動執紀問責程序。建立和完善社會監督舉報機制和激勵機制,鼓勵公眾、新聞媒體等對轄區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曝光、評價。將生態文明建設成效作為重要考核指標, 逐步提高考核權重,不斷增強廣大干部生態文明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