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融安縣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及《2018年融安縣目標責任書》相關工作,進一步改善我鎮環境空氣質量,打贏藍天保衛戰,依據《國務院關于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3〕37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14〕9號)、《自治區政府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廳關于改善環境空氣質量若干措施的通知》(桂政辦發〔2015〕32號),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實施計劃。
一、年度目標
根據2018年度融安縣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標,按照自治區、柳州市下達融安縣的大氣污染物環保約束性指標要求:PM10濃度年均值控制在56μg/m3以下,PM2.5濃度年均值控制在36μg/m3以下,優良天數比例不低于89.9%。為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改善我鎮環境空氣質量,有效解決農業秸稈燃燒污染、開荒燒山產生的大氣污染、露天燒烤等餐飲油煙、煙花爆竹污染以及揚塵污染等問題,為創建美麗鄉村,宜居大良的目標,維護和提升我鎮形象。
二、年度工作任務
(一)大力推進秸稈露天焚燒整治和秸稈綜合利用。
1.宣傳為先導,疏導群眾傳統處理觀念和方式。強化秸稈禁燒宣傳教育,運用多種宣傳方式廣泛宣傳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的意義。采用統一印發,聯合扶貧工作由干部分片、幫扶人發放到戶、逐村逐戶發放宣傳單。在各村主要路口懸掛橫幅,張貼鎮政府《關于禁止焚燒農作物秸稈的倡議書》,發放《致全鎮農戶一封信》,干部逐戶宣講;聯合學校發放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等措施,讓秸稈禁燒理念入腦入心,以達到轉變群眾焚燒秸稈的舊觀念、舊習慣,使不燒秸稈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嚴格執行《廣西鄉村清潔條例》,充分認識大氣治理和保護的重要性,確保禁燒工作落到實處取得成效,并在秸稈農作物收獲前完成宣傳工作。
2.技術引導和普及為總抓手,以推進秸稈肥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為著力點,以秸稈還田作為秸稈利用的最主要方式,鼓勵使用秸稈粉碎還田、畦面覆蓋等形式推進秸稈還田、堆漚還田、覆蓋還田、深埋還田等方式有效提高秸稈肥料利用率;鼓勵養殖場(戶)、農戶發展飼草性家畜養殖;以屯為基點,以村為單位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利用秸稈發展清潔能源等實現禁燒區內“不見煙霧,不見火光,不見黑斑”的目標;鼓勵農戶進行多種產業發展,如進行食用菌的種植生產,加大秸稈的利用率;鼓勵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積極引進開發先進實用的秸稈收集、儲運、利用技術工藝和裝備;扶持引導基層服務組織的發展,加快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
3.加強管控監督為保障。加強秸稈禁燒管控和監督,建立網格化監管機制,落實鎮、村、屯三級責任體系,由鎮政府統一領導把控,村委會干部為橋梁督促兼管,屯長具體實施監管行動,加大巡查和檢查力度,控制好時間節點。在收獲季節重點勤力巡查,嚴厲查處露天焚燒秸稈行為。
(二)嚴格開荒燒山監管。
1.加強監督力度,嚴格控制山林開荒發展生產手續。加強對山林的監管,開展日常巡查,以及重點節日,干旱、大風天氣的巡查和監管力度。嚴格控制或禁止村民進行開荒燒山手續的辦理,采用其他方式如割草機初次割草,再用符合環保要求的除草劑深度除草等方式引導村民進行產業的發展。
2.制定山林火災緊急預案,聯合林業站,森林防火站以及各部門做好山林火災的緊急處理,及時進行山林火災備案工作。做好24小時預防和監督機制,并做好山林防火宣傳工作,落實到村、到屯和到戶宣傳。
(三)強化本鎮餐飲業油煙排放控制
本鎮區內餐飲服務經營場所加強引導使用燃氣、電等清潔能源,或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開展本鎮內露天燒烤攤點的集中整治,在露天燒烤中大力推廣無煙燒烤設備,全面取締造成污染的露天燒烤,實現“摸排登記、集中管控”。
(四)強化煙花爆竹禁限放管控
加強對銷售和燃放煙花爆竹的管理,聯合本鎮內大良工商所、派出所、國規站、綜治辦等單位聯合行動,做好經營銷售煙花爆竹店鋪的例行排查和安全檢查,嚴格查處私炮的銷售。
1.前期放管結合,對重大節日進行煙花爆竹的嚴格管控,允許燃放一定規格的煙花爆竹,同時禁售超過規格且產生大氣污染和噪聲污染比較大的煙花爆竹。劃定煙花爆竹禁售、禁放區域,建立禁限放的常態化管理機制,配合縣相關部門做好煙花爆竹的管控工作。
2.后期宣傳引導為目標,通過廣泛、深入、持續的宣傳發動,多方式多渠道利用宣傳媒介,如開展禁止燃放或不燃放煙花爆竹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利用本鎮商鋪電子屏滾動播放電子宣傳標語,掛橫幅,發放倡議書等多種方式進行,爭取廣大群眾對不燃放煙花爆竹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廣大群眾環保文明意識,自覺不燃放煙花爆竹,逐步形成綠色、環保的生活習慣,促成社會新風尚的形成。引導廣大群眾以不燃放煙花爆竹的實際行動參與大氣污染防治。
(五)深化揚塵的綜合治理。
1.強化施工揚塵的防范和整治,所有建筑工地應全面設置封閉式圍擋,裸露土方和堆放物料必須實施覆蓋、篷蓋等。工地出入口、場內道路實施硬化,灑水保潔并及時清洗,工地出入口設置車輛沖洗平臺確保車輛潔凈后上路。以轄區內石材加工廠、社區建設項目施工工地等為重點,加強防塵管理和揚塵污染的管理。針對石材場,重點抓好圍擋、灑水降塵、防塵網覆蓋等揚塵控制措施的落實,渣土廢料清運全部實施具有密閉運輸效果的運輸方式。
2.對道路揚塵污染的防治,做到全面清理清洗鎮區主要干道道路積土積塵,實行定期清掃、定時灑水制度,污染嚴重路段要采取高壓沖洗等方式徹底清理路面污染物;本鎮內道路施工要嚴格落實灑水、噴霧等濕式作業措施,及時回填開挖路面,同時做好鄉鎮環衛保潔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
為切實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結合本轄區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組織制定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方案,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鎮長擔任組長,分管副鎮長為副組長,班子成員及各行政村包村干部、支部書記、主任等鎮村干成員組成的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完善工作機制,切實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要求。各部門要依據職責分工,對本部門所承擔重點任務(附件)進行細化、量化推進方案,進一步嚴格措施,強化督導,狠抓落實,協同推進各項工作。
(二)強化執法督查
建立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管理機制,將監管責任落實到村、到人員,做到精準防控。強化重點排污企業環境監管,依法查處違法排污行為。開展常態化檢查督導,定期進行工作進度調度,實行“紅黑榜”通報制度。
(三)嚴格考核機制
以空氣質量改善程度、重點工作進展、將年度計劃實施情況、大氣環境質量狀況納入鄉鎮及部門領導班子綜合考評體系,同時納入鄉鎮及部門年度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四)加強輿論引導
加大環境信息公開力度,建立和規范信息發布制度,增強信息公開的實效性、權威性。督促重點排污企業落實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建立污染有獎舉報制度,鼓勵公眾通過“12369”環保舉報熱線,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監督,形成全社會關注、參與大氣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