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政府與市政府簽定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暨“兩減六冶三提升”專項行動目標責任書》,制定本工作計劃。
 
  一、年度目標
 
  細顆粒物(PM2.5)濃度比2015年下降10%以上,濃度值下降到49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0%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調整產業結構
 
  1、嚴格項目準入。強化節能環保指標約束,提高節能環保準入門檻,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產能過剩行業,不得審批、核準和備案新增產能項目。[市發改委牽頭,市經信委、環保局、國土局、規劃局等參與,各有關縣(市、區)政府、功能區管委會落實,以下均需要有關縣(市、區)政府、功能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2、化解過剩產能。加大鋼鐵等重點行業去產能工作力度。重點化解水泥、船舶、鋼鐵等重點行業過剩產能,鼓勵企業通過主動壓減、兼并重組、轉型轉產、搬遷改造等途徑,退出部分過剩產能,壓減鋼鐵(粗鋼)產能完成省政府統一下達任務指標。關閉儀征三友船廠、蘇港船廠、環球船廠、鴻興船舶等4家船廠。(市經信委牽頭,市發改委、環保局參與)
 
  3、淘汰落后產能。依法依規加快淘汰落后、低端低效產能。鼓勵優勢企業兼并、收購、重組落后產能企業。鼓勵企業加快生產技術裝備更新換代,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對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的地區,實行項目“區域限批”,暫停該地區項目的環評、核準和審批。全面推進化工行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全市關停51家、轉移1家化工企業。(市經信委牽頭,市發改委、環保局參與)
 
  4、推進企業轉型搬遷。加快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建設,實施市級以上開發園區生態化、循環化、低碳化改造。加快主城區范圍內揚農化工集團的轉型搬遷,推進通裕集團、聯環藥業等企業的搬遷進程。(市經信委牽頭,市發改委、環保局參與)
 
  (二)優化能源結構
 
  1、燃煤總量控制。制定實施《揚州市2018年減少煤炭消費工作計劃》,新建、改建、擴建耗煤項目一律實施煤炭減量替代。建立完善耗煤項目準入和淘汰體系,系統推進煤炭消費減量工作,全市規上企業煤炭消費量控制在≤1000萬噸,比2016年累計消減≥60萬噸。(市發改委牽頭,市經信委、環保局、建設局、國土局、規劃局、揚州供電公司等參與)
 
  2、發展清潔能源。加大主干輸氣網建設力度,逐步擴大天然氣管網覆蓋范圍。加快推進江都華電熱電聯產等一批清潔能源項目,強化新能源政策引導,積極發展光伏、光熱、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動寶應生態漁業光伏發電、高郵多能互補集成等示范項目建設。全市新增光伏裝機容量100兆瓦,新增風力發電裝機總量100兆瓦。到2018年底,清潔能源占比比上年提升1個百分點。(市發改委牽頭,市經信委、環保局、建設局、國土局、規劃局、揚州供電公司等參與)
 
  3、加快節能改造。組織推動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企業,持續開展以減煤為重點的節能工作和以電代煤、以氣代煤工作。大力推進合同能源管理,落實相關財稅優惠政策(市經信委牽頭,市發改委、環保局參與)。新增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80萬平方米。(市建設局牽頭,市規劃局、房管局參與)
 
  4、燃煤鍋爐整治。全面開展禁燃區高污染燃料整治,除因生產工藝等客觀條件制約、經論證需沿用高污染燃料的外,其余高污染燃料工業窯爐年底前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或者淘汰;全面整治高污染燃料糧食烘干爐,年底前淘汰、替換市區全部90臺糧食烘干燃煤鍋爐,儀征、高郵、寶應完成轄區內50%以上糧食烘干燃煤鍋爐(市農機局牽頭,市環保局、糧食局、財政局、國土局參與);加快淘汰、替換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年底前江蘇揚泰中天管樁有限公司等7臺燃煤鍋爐;對65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全面推進超低排放工程,年底前完成永豐余(揚州)有限公司、揚州港口污泥發電有限公司、大連化工(江蘇)有限公司、實友化工(揚州)有限公司等單位6臺鍋爐超低排放工程。(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經信委、質監局、財政局參與)
 
  (三)工業廢氣治理
 
  1、非電行業提標改造。揚州健松鍍鋅有限公司熱鍍鋅車間實施煤改氣,完善廢氣收集處理系統。(市環保局牽頭,市經信委參與)
 
  2、鋼鐵冶煉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揚州秦郵特種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實施料場封閉工程,揚州恒潤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增設收集罩,提高廢氣收集率,廢氣收集后經袋式除塵器凈化處理。(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經信委參與)
 
  3、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揚州中集通華專用車有限公司等109家企業實施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提高廢氣收集率和處置率。江蘇金陵船舶有限責任公司10家工業涂裝、化工行業重點企業安裝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測設備。(市環保局牽頭,市經信委參與)
 
  4、汽車維修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對江蘇金澳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等287家二類以上汽車維修企業實施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未通過整治的一律停業整頓。(市交通局、環保局牽頭,市工商局、城管局參與)
 
  5、油氣回收治理改造。揚州化工園區南京港碼頭開展碼頭油氣回收治理,2018年年底前完成。(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參與)
 
  (四)揚塵污染防治
 
  1、施工揚塵管控。在建工地必須做到工地周邊圍擋(含圍擋設置噴霧設施)、物料堆放覆蓋、土方開挖濕法作業、路面硬化、出入車輛清洗、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六個百分之百”,拆遷工程必須配備(租用)霧炮車等沖洗設備,做到拆遷濕法作業,未落實揚塵管控措施的工地一律停工整改。(市建設局牽頭,市城管局、公安局、交通局、房管局、水利局、園林局、環保局參與)
 
  2、渣土車等重型車輛管控。實施渣土車密閉化升級改造,2018年3月底前全面改裝到位(市公安局牽頭,市城管局、建設局、交通局、環保局參與)。嚴格落實渣土運輸“三管一重一評比”管理辦法,實行雙月考核制度,推行渣土“出、運、倒”全過程聯控、閉合監管,嚴禁帶泥上路和拋灑滴漏。(市城管局牽頭,市公安局、建設局、交通局、環保局參與)
 
  3、道路揚塵管控。加強城市道路清掃保潔和灑水抑塵,市區主要道路嚴格落實省《城市道路環衛機械化作業質量標準》和每日兩掃兩保六灑水作業要求。在城市重大活動、空氣質量強化管控及大氣重污染預警期間,擴大機械化保潔道路范圍,加大作業頻次,保持路面濕潤、清潔。加快購置、使用霧炮車等新型機械化道路保潔裝置,對重要地區、道路實施立體化降塵、除霧作業,確保城市環境干凈整潔。(市城管局牽頭)
 
  4、港口碼頭堆場揚塵防治。開展港口碼頭物料堆場揚塵專項治理,推進煤炭、礦石等散貨碼頭開展粉塵防治綜合改造,落實粉塵防控措施。揚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碼頭堆場建設防塵網、噴淋系統和封閉式輸送機,布置綠化隔離帶。(市交通局局牽頭,市城管局、環保局參與)
 
  (五)機動車船污染防治
 
  1、嚴格車輛年審。對未取得環保檢驗報告的車輛,公安車管部門一律不予進行安全技術檢驗,交通運管部門一律不予核發道路運輸許可證。(市公安局牽頭,市環保局、交通局參與)
 
  2、高污染車輛淘汰。嚴格執行國家、省有關規定,對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輛實施強制報廢。按照省統一部署,堅持倒逼與鼓勵相結合,加快淘汰高污染車輛(市公安局牽頭,市環保局、交通局參與)。加強機動車尾氣監測,年內建成機動車移動式、固定式遙感監測系統各一套。(市環保局牽頭,市公安局、交通局、城管局、規劃局、揚州供電公司參與)
 
  3、推進油氣回收和油品升級。建立完善長效管控機制,強化加油站、油庫等油氣回收設施的日常監管。按照省統一部署,加快實施國VI汽油標準,打擊非法油品經營行為。(市發改委牽頭,市環保局、商務局、工商局參與)
 
  4、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完成省下達計劃,新增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00個。(市經信委牽頭,市發改委、交通局、城管局、建設局參與)
 
  5、推廣應用港口岸電系統建設。完成揚州亞東水泥有限公司等單位16套高壓、低壓或小容量岸電設施建設。(市交通局、經信委牽頭,揚州海事局、揚州供電公司參與)
 
  6、推廣清潔能源船舶應用。鼓勵新建船舶使用LNG清潔能源動力,完成省級下達的年度現有內河船舶LNG動力系統的更新改造任務;推進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2018年起,船舶在排放控制區內靠岸停泊期間應使用硫含量≤5000mg/kg的燃油或等效替代措施,具備岸電供受條件的,船舶在港口碼頭停靠期間應優先使用岸電。(市交通局牽頭,揚州海事局、揚州供電公司參與)
 
  (六)餐飲油煙及秸稈焚燒污染防治
 
  1、整治露天燒烤。禁止新增露天燒烤攤點,進一步壓縮、取締露天燒烤,引導燒烤攤點進店經營,禁止在城市主次干道兩側、居民居住區以及公園、綠地管護單位指定的區域外露天燒烤食品。強化常態化監管,督促凈化裝置正常運行。(市城管局牽頭,市工商局、房管局、園林局、環保局參與)
 
  2、整治餐飲油煙。各縣(市、區)建立餐飲油煙在線監控平臺,對規模化餐飲企業實施遠程監控;推進餐飲企業油煙整治,完成全市183家重點餐飲企業油煙整治任務;加強餐飲企業油煙凈化裝置長效管控,督促凈化設施正常運行。(市環保局牽頭,市城管局、工商局參與)
 
  3、加強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建成完善的秸稈收貯體系,加大秸稈還田的工作力度,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6%(市農委牽頭,市發改委、農機局、環保局、財政局參與)。實行秸稈禁燒目標責任制,強化屬地負責,市、縣、鄉、村、組五級監管,相關部門包片督查、巡查機制,確保秸稈禁燒國家、省衛星巡查“零火點”、上級政府部門“零通報”、對空氣質量“零影響”。(市環保局牽頭,市農委、農機局、公安局、交通局、城管局參與)
 
  (七)提升科學治理水平
 
  1、大氣污染成因分析。按照省統一部署,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源清單建設和源解析研究,為精準治污提供決策基礎。(市環保局牽頭,市科技局參與)
 
  2、重污染天氣應急體系建設。組織各地區、各部門按照新修訂的《揚州市大氣重污染預警與應急預案》,修訂本地區、本部門大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建立、公布應急響應限停產企業和建筑工地清單,并適時更新。建立揚州市大氣重污染應急工作微信群,確保應急指令在第一時間傳遞、執行。(市環保局牽頭,市大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參與)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地方政府是大氣污染防治的第一責任人,市直各部門、單位是直接責任人,要按照工作計劃要求,逐項任務制定細化落實方案,主要領導要親自重視、親自推動,抓好推進和落實。市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辦公室加強日常協調督促,每月通報空氣質量改善情況,對改善不力的地區及時預警、定向督辦,確保全年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市大氣辦牽頭,市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參與)
 
  (二)強化執法監管。牢固樹立全面從嚴的監管執法理念,鐵腕打擊超標排污、弄虛作假等惡意違法行為。各職能部門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強化工業企業、建筑工地、渣土運輸、燒烤攤點以及機動車等各類大氣排放源的執法監管,綜合運用“媒體曝光”、“經濟處罰”、“停產關閉”、“查封扣押”、“移交司法”等手段,嚴厲打擊各類違法排污行為,保持對大氣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市大氣辦牽頭,市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參與)
 
  (三)強化督查考核。市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辦公室將會同市“263”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對各地區、各部門大氣污染防治履職情況進行督查,對發現的問題進行通報,問題突出的予以曝光。同時要對各地、各部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開展情況加強檢查和督查并進行記實,其結果納入地區和部門黨政正職考核、生態文明考核或績效考核。(市大氣辦牽頭,市“263”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參與)
 
  (四)強化宣傳引導。加強環境信息公開,暢通公眾參與渠道,認真聽取群眾意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在全社會營造理解環保、支持環保的良好氛圍。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宣傳教育,引導公眾提升環保意識,自覺踐行綠色、低碳、環保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市環保局,市文明辦、揚州報業傳媒集團、揚州廣電傳媒集團參與)
 
  附件:揚州市2018年度大氣污染防治項目清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