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偷偷亚洲男人本色,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香蕉视频在线观看亚洲,2014av天堂影音先锋,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下载

環保政策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資訊 > 環保政策 >

涇縣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作者: admin 時間:2019-06-12 來源:未知
摘要: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快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根據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國發〔2018〕22號)、《安徽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皖政〔2018〕83號)和《宣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宣政〔2019〕6號),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全國及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標本兼治,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綜合運用...

  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快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根據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國發〔2018〕22號)、《安徽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皖政〔2018〕83號)和《宣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宣政〔2019〕6號),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全國及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標本兼治,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狠抓秋冬季污染治理,統籌兼顧、系統謀劃、精準施策,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為大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旅游興縣、創新活縣“四大戰略”,聚焦 “四個涇縣”建設,致力打造落實 “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的涇縣樣板,提供有力的環境支撐。
 
  (二)目標指標。持續減少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減少重污染天數,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2019年,城區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8%;到2020年,城區PM2.5平均濃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下降比率完成市下達的考核目標;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8.5%、10%,全面實現“十三五”約束性目標。
 
  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綠色發展
 
  (三)優化產業布局。完成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準入清單編制工作,明確禁止和限制發展的行業、生產工藝和產業目錄。嚴格執行國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型行業準入條件,按省里要求制定更嚴格的產業準入門檻。積極推行區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新、改、擴建鋼鐵、化工、建材等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應滿足區域、規劃環評要求。(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縣發改委、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參與,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落實,不再一一列出)
 
  加快區域產業調整。加快城市建成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推動實施重污染企業搬遷工程。(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發改委、縣生態環境分局等按職責負責)
 
  (四)嚴控“兩高”行業產能。嚴格執行國家、省關于“兩高”產業準入目錄和產能總量控制政策措施。嚴禁新增鋼鐵、焦化、電解鋁、水泥和平板玻璃等產能;嚴格執行鋼鐵、水泥等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縣發改委、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牽頭,縣生態環境分局等參與)
 
  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和過剩產能壓減力度。嚴格執行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法規標準。嚴格按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執行過剩產能淘汰標準。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發改委牽頭,縣生態環境分局、縣財政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應急管理局等參與)
 
  (五)強化“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全面開展“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行動。根據國家、省、市規定,細化“散亂污”企業及集群整治標準。實行拉網式排查,建立管理臺賬。按照“先停后治”的原則,實施分類處置。列入關停取締類的,基本做到“兩斷三清”(切斷工業用水、用電,清除原料、產品、生產設備);列入整合搬遷類的,要按照產業發展規模化、現代化的原則,搬遷至合規工業園區并實施升級改造;列入升級改造類的,樹立行業標桿,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建立“散亂污”企業動態管理機制,堅決杜絕“散亂污”企業項目建設和已取締的“散亂污”企業異地轉移、死灰復燃。對治理達標無望、偷排直排的工業攤點和小作坊,一律依法依規予以關停取締或吊銷營業執照。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務。(縣生態環境分局、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牽頭,縣發改委、縣市場監管局、縣應急管理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參與)
 
  (六)深化工業污染治理。持續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將煙氣在線監測數據作為執法依據,加大超標處罰和聯合懲戒力度,未達標排放的企業一律依法停產整治。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度,2020年底前,完成排污許可管理名錄規定的行業許可證核發。(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縣市場監管局、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參與)
 
  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升級改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全面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推動實施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強化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控,鋼鐵、水泥、建材等重點行業企業,在安全生產許可條件下,實施封閉儲存、密閉運輸、系統收集,對所有物料(廢渣)儲存、裝卸、破碎、輸送及工藝過程中的無組織排放進行深度治理。完成無組織排放排查,建立管理臺賬;2019年底前完成物料(含廢渣)運輸、裝卸、儲存、轉移和工藝過程等無組織排放實施深度治理任務。(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縣發改委、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等參與)
 
  推進石粉加工行業環境綜合整治。督促石粉加工企業配套大氣污染防治設施,規范建設物料堆場,實施廠區環境綜合整治,確保石粉生產加工過程中粉塵達標排放。(云嶺鎮、桃花潭鎮牽頭,縣生態環境分局、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等參與)
 
  推進各類園區循環化改造、規范發展和提質增效。大力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對各類開發區、工業集中區等進行集中整治,限期進行達標改造,減少工業集聚區污染。完善園區集中供熱設施,積極推廣集中供熱,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確無供熱需求或有供熱需求但已完成清潔能源替代的開發區可暫不推行集中供熱。有條件的工業集聚區建設集中噴涂工程中心,配備高效治污設施,替代企業獨立噴涂工序。(縣發改委牽頭,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等參與)
 
  (七)大力培育綠色環保產業。加快發展新動能,壯大綠色產業規模,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積極支持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影響力大的大型節能環保龍頭企業,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促進大氣治理重點技術裝備等產業化發展和推廣應用。積極推行節能環保整體解決方案,加快發展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會化監測等新業態,培育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節能環保服務公司。(縣發改委牽頭,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等參與)
 
  三、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高效能源體系
 
  (八)繼續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到2020年,全縣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進一步下降;全縣煤炭消費總量完成省市下達任務;新建耗煤項目實行煤炭減量替代。對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新增耗煤(電力行業除外),實施煤炭消費量1.5倍減量替代。非電行業新建項目,禁止配套建設自備純凝、抽凝燃煤電站。繼續推進電能替代燃煤和燃油工作。(縣發改委牽頭,縣生態環境分局參與)
 
  (九)實施“煤改氣”和“以電代煤”。在落實氣源、保障民生的前提下,在建材、鑄造等行業積極推進天然氣替代煤氣化工程,有序實施燃煤設施煤改氣。結合區域和行業用能特點,積極推進工業生產、建筑供暖供冷、交通運輸、農業生產、居民生活五大領域實施“以電代煤”,著力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縣發改委牽頭,縣供電公司參與)
 
  (十)開展燃煤鍋爐綜合整治。加大燃煤小鍋爐淘汰力度。鞏固燃煤鍋爐淘汰成果,全縣基本淘汰每小時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及茶水爐、經營性爐灶等燃煤設施,不再新建每小時35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縣生態環境分局、縣市場監管局牽頭,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發改委、縣城管局等參與)
 
  加快熱電聯產和供熱管網建設,充分釋放和提高供熱能力。(縣發改委牽頭,縣住建局參與)
 
  (十一)加強散煤治理。全面落實《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和鍋爐燃煤技術標準,做好散煤使用現狀調查,加強劣質、散煤管控,制定散煤治理實施方案。擴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逐步由城市建成區擴展到近郊。禁燃區內禁止使用散煤等高污染燃料,逐步實現無煤化。進一步加大洗選煤和配煤技術推廣力度,逐步削減分散用煤和劣質煤使用比例。大力推廣優質型煤和新型爐具,提高燃燒效率。(縣發改委牽頭,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縣市場監管局等參與)
 
  (十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繼續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大力開發、推廣節能高效技術和產品,實現重點用能行業、設備節能標準全覆蓋。新建高耗能項目單位產品(產值)能耗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因地制宜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加大綠色建筑推廣力度,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進一步健全能源計量體系,持續推進供熱計量改革,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鼓勵開展農村住房節能改造。(縣發改委、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住建局、縣市場監管局牽頭,縣農業農村局等參與)
 
  (十三)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鼓勵發展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及生物天然氣。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納力度。加快建設秸稈電廠,鼓勵發展固體成型燃料、纖維素燃料乙醇等生物質燃料。推廣熱泵系統、冷熱聯供等技術應用,擴大地熱能和空氣能利用。到2020年,全縣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和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目標。(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供電公司按職責負責)
 
  四、積極調整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體系
 
  (十四)加快車船結構升級。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使用比例達到80%。城市建成區公交車逐步更換為新能源汽車。在工業園、大型商業購物中心、農貿批發市場等物流集散地建設集中式充電樁和快速充電樁。為承擔物流配送的新能源車輛在城市通行提供便利。(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交運局、縣發改委牽頭,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等參與)
 
  大力淘汰老舊車輛。采取經濟補償、限制使用、嚴格超標排放監管等方式,大力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提前淘汰更新,加快淘汰采用稀薄燃燒技術和“油改氣”的老舊燃氣車輛。制定營運柴油貨車和燃氣車輛提前淘汰更新目標及實施計劃。2019年7月1日起,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推廣使用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燃氣車輛。(縣公安局、縣交運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財政局等參與)
 
  (十五)加快油品質量升級。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乙醇汽油和柴油,停止銷售低于國六標準的汽柴油。落實國家關于銷售前在車用汽柴油中加入符合環保要求的燃油清凈增效劑的措施。加強成品油質量監督檢查,嚴格規范成品油流通秩序,依法依規嚴厲查處非法調和油品、生產銷售偽劣、質量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標識虛假的油品等違法違規行為,確保成品油質量升級取得實效。市場監管、商務部門要持續開展對加油站、儲油庫的油品質量抽檢,依法查處銷售不合格油品行為,情節嚴重的,依法吊銷成品油零售許可證。(縣發改委、縣市場監管局、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財政局牽頭,縣公安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縣交運局參與)
 
  (十六)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嚴厲打擊新生產銷售機動車環保不達標等違法行為。嚴格新車環保裝置檢驗,在新車銷售、檢驗、登記等場所開展環保裝置抽查,保證新車環保裝置生產一致性。推進老舊柴油車深度治理,具備條件的安裝污染控制裝置、配備實時排放監控終端,并與環保等有關部門聯網,協同控制顆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穩定達標的可免于上線排放檢驗。定期更換出租車三元催化裝置。(縣生態環境分局、縣交運局、縣公安局牽頭,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市場監管局等參與)
 
  優化重型車輛繞城行駛方案,通過新建道路、分時規劃路線等方式,完善重型車輛繞城方案,科學確定普通干線公路繞城和專用繞城通道路線,完善城區環路通行條件,明確國三標準及以下柴油車輛禁限行區域、路段以及繞行具體路線,嚴控重型車輛進城。(縣公安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建局牽頭,縣交運局、縣城管局參與)
 
  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劃定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放控制區,嚴格管控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2019年底前完成。嚴格按照國家有關工程機械排放標準,推進排放不達標工程機械改造、加強顆粒物排放控制,開展減少氮氧化物排放試點工作。(縣生態環境分局、縣交運局、縣農業農村局、縣住建局等牽頭,縣公安局、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等參與)
 
  五、優化調整用地結構,推進面源污染治理
 
  (十七)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全面完成露天礦山摸底排查,開展綠色礦山創建。組織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經信、公安、應急等相關部門,對違反資源環境法律法規、規劃,污染環境、破壞生態、亂采濫挖的露天礦山,依法予以關閉;對污染治理不規范的露天礦山,依法責令停產整治,整治完成并經相關部門組織驗收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對拒不停產或擅自恢復生產的依法強制關閉;對責任主體滅失的露天礦山,要加強修復綠化、減塵抑塵。全縣范圍內原則上禁止新建露天礦山建設項目。(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縣生態環境分局、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林業局、縣應急管理局等參與)
 
  (十八)加強揚塵綜合治理。嚴格施工揚塵監管。建立施工工地管理清單,因地制宜穩步發展裝配式建筑。將施工工地揚塵污染防治納入文明施工管理范疇,建立揚塵控制責任制度,揚塵治理費用列入工程造價。重點區域建筑施工工地要做到工地周邊圍擋、物料堆放覆蓋、土方開挖濕法作業、路面硬化、出入車輛清洗、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六個百分之百”,安裝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設備,并與有關主管部門聯網。將揚塵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納入建筑市場信用管理體系,情節嚴重的,列入建筑市場主體“黑名單”。拆遷工地嚴格落實覆蓋等防塵措施,在拆遷過程中實施灑水抑塵措施。加強各類攪拌站污染整治,推進標準化建設,在城市建成區及居民區、醫院、學校等環境敏感區域,嚴禁現場露天灰土拌合;在其他施工路段進行灰土拌合,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揚塵污染。大力推進道路清掃保潔機械化作業,提高道路機械化清掃率,2020年底前,縣城達到65%以上。嚴格渣土運輸車輛規范化管理,渣土運輸車要密閉。在城市道路機非隔離綠化帶設計和施工過程中,綠化種植土不得高于綠化帶的路緣石,確保綠化帶泥土不被雨水沖刷至道路上。(縣住建局、縣交運局、縣水利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城管局按職責負責,縣生態環境分局參與)
 
  (十九)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氨排放控制。堅持堵疏結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完善秸稈收儲體系,提高秸稈肥料化、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水平,全面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并形成產業化,切實加強秸稈禁燒管控,強化各級政府秸稈禁燒主體責任。建立網格化監管制度,在夏收和秋收階段充分利用“藍天衛士”視頻監控系統,開展秸稈禁燒實時監控。嚴防因秸稈露天焚燒造成區域性重污染天氣。加強農村及城市周邊垃圾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禁止露天焚燒生活垃圾、落葉等。(縣農業農村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縣發改委、縣城管局等按職責負責)
 
  控制農業源氨排放。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有機肥使用量,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提高化肥利用率,到2020年,全縣達到40%以上。強化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到2020年,全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減少氨揮發排放。(縣農業農村局牽頭,縣生態環境分局等參與)
 
  (二十)持續強化煙花爆竹禁放工作。嚴格落實燃放煙花爆竹管理規定,加強批發、運輸、零售等環節管控,規范煙花爆竹銷售網點管理,加大煙花爆竹禁燃禁放管理和違規燃放處罰力度。修訂完善燃放煙花爆竹管理規定,落實城市建成區限制銷售、燃放煙花爆竹要求。(縣公安局牽頭,縣應急管理局、縣城管局等參與)
 
  六、實施重大專項行動,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
 
  (二十一)開展秋冬季攻堅行動。制定并實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方案,以減少重污染天氣為著力點,狠抓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聚焦重點領域,將攻堅目標、任務措施分解落實到各地、各有關部門,督促企業制定落實措施。對國家、省、市督查、檢查發現、交辦的問題進行即時整改,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縣發改委、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財政局、縣住建局、縣交運局等參與)
 
  (二十二)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按照國家、省、市部署要求,認真落實《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的各項要求。(縣生態環境分局、縣交運局、縣公安局、縣市場監管局、縣財政局牽頭,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發改委等參與)
 
  (二十三)開展工業爐窯治理專項行動。按照宣城市工業爐窯綜合整治實施方案要求。開展拉網式排查,2019年6月底前,建立各類工業爐窯管理清單。嚴格執行行業規范及環保、能耗等標準。加大不達標工業爐窯淘汰力度,加快淘汰中小型煤氣發生爐。鼓勵工業爐窯使用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逐步取締燃煤熱風爐,淘汰爐膛直徑3米以下燃料類煤氣發生爐。將工業爐窯治理作為環保強化督查重點任務。(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縣發改委、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市場監管局等參與)
 
  (二十四)實施VOCs專項整治行動。開展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VOCs排放重點行業和油品儲運銷綜合整治,執行泄漏檢測與修復標準。對全縣化工、包裝印刷、工業涂裝等重點行業涉VOCs的企業,通過邀請行業專家會診和執法檢查并行的工作模式,逐一進行調查評估,建立問題清單和VOCs排放清單信息庫;以“源頭治理、綜合治理、總量削減”為原則,采取原料替代、過程管理、末端治理等多種手段,分類進行整治,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
 
  禁止建設生產和使用高VOCs含量的溶劑型涂料、油墨、膠粘劑等項目。開展VOCs整治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對治理效果差、技術服務能力弱、運營管理水平低的治理單位,公布名單,實行聯合懲戒,扶持培育VOCs治理和服務專業化規模化龍頭企業。2020年,VOCs排放總量較2015年下降9.9%以上。(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縣發改委、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市場監管局、縣住建局等參與)
 
  開展汽車維修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對汽車維修行業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臺賬清單,進行集中整治,對未配套廢氣收集、處理設施的經營單位,責令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到位的,停業整頓;對無資質的經營單位,一律停業整改或依法取締。全面取締露天和敞開式汽修噴涂作業。(縣交運局牽頭,縣生態環境分局、縣市場監管局等參與)
 
  強化餐飲油煙和露天燒烤治理。加強餐飲油煙污染治理,對未安裝油煙凈化設施、不正常使用油煙凈化設施或者未采取其他油煙凈化措施,超過排放標準排放油煙的,依法責令改正,并處以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業整治。依法關閉禁止區域內的露天餐飲、燒烤攤點,推廣無炭燒烤。(縣城管局牽頭,縣生態環境分局、縣市場監管局等參與)
 
  七、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二十五)強化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實施《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改善深化治理方案(2017—2020年)》,全面完成各項大氣污染治理任務。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加強重污染天氣聯合應對,共同做好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工作。(縣生態環境分局負責,縣氣象局等參與)
 
  (二十六)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按照國家和省政府相關要求及時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調整預警分級標準。根據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及時按照響應級別啟動應急響應措施,實施應急聯動,并協作開展人工增雨改善空氣質量作業,力爭實現大氣污染物濃度“削峰”。(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縣氣象局等參與)
 
  (二十七)夯實應急減排措施。提高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中污染物減排比例,黃色、橙色、紅色級別減排比例原則上分別不低于10%、20%、30%。細化應急減排措施清單,細化具體到企業各工藝環節,實施“一廠一策”清單化管理。在黃色及以上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對鋼鐵、建材、化工、礦山等涉及大宗物料運輸的重點用車企業,實施應急運輸響應。冬季實施“封土行動”應急管控。(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縣交運局、縣公安局、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住建局、縣城管局、縣水利局參與)
 
  實施秋冬季重點行業錯峰生產。根據省市有關秋冬季重點行業錯峰生產方案要求,加大秋冬季工業企業生產調控力度,針對鋼鐵、建材、鑄造、化工等高排放行業,制定錯峰生產方案,實施差別化管理。企業未按期完成治理改造任務的,一并納入錯峰生產方案,實施停產。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限制類的,要提高錯峰限產比例或實施停產。(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等按職責牽頭負責)
 
  八、完善政策法規體系,落實環境經濟政策
 
  (二十八)完善規章制度。按照上級部署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推動修訂或出臺規章和管理辦法等,使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嚴格執行國家、省大氣污染防治相關政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縣生態環境分局、縣公安局、縣交運局、縣住建局、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縣司法局等按職責牽頭負責)
 
  (二十九)拓寬投融資渠道。縣級財政支出要向打贏藍天保衛戰工作傾斜。不斷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投入,支持依法合規開展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建設。鼓勵開展合同環境服務,推廣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在業務范圍內,對大氣污染防治和產業升級等領域符合條件的項目提供信貸支持,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企業發行債券,募集資金用于大氣污染治理和節能改造。(縣財政局牽頭,縣發改委、縣生態環境分局等參與)
 
  (三十)加大經濟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大氣污染防治資金。嚴格執行《宣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實施方案》。健全環保信用評價制度,實施跨部門聯合獎懲。全面清理取消對高耗能行業的優待類電價以及其他各種不合理價格優惠政策。建立高污染、高耗能、低產出企業執行差別化電價、水價政策的動態調整機制。加大對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支持力度。落實“散亂污”企業綜合治理激勵政策。進一步完善貨運價格市場化運行機制,科學規范兩端費用。落實對有機肥生產銷售運輸等環節的支持政策。利用生物質發電價格政策,支持秸稈等生物質資源消納處置。(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縣交運局、縣農業農村局、縣供電公司等參與)
 
  加大稅收政策支持力度。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稅法,落實購置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抵免優惠政策。落實對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給予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落實對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繼續落實對節能、新能源車船減免車船稅的政策。(縣稅務局牽頭,縣財政局、縣交運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等參與)
 
  九、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嚴格環境執法督察
 
  (三十一)完善環境監測監控網絡。加強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根據生態環境部和省里統一部署,優化調整擴展國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加強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建設,2020年底前,實現監測站點全覆蓋,并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市環境監測中心等實現數據直聯。重點工業園區設置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布設降塵量監測點位,加強降塵量監測。配置VOCs監測設備,開展環境空氣VOCs監測。(縣生態環境分局、縣交運局按職責牽頭負責)
 
  強化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建設。2019年底前,排氣口高度超過45米的高架源,以及化工、包裝印刷、工業涂裝等VOCs排放重點源,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督促企業安裝煙氣排放自動監控設施。(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負責)
 
  強化監測數據質量控制。加強對環境監測和運維機構的監管,建立質控考核與實驗室比對、第三方質控、信譽評級等機制,健全環境監測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建立“誰出數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的責任追溯制度。開展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嚴厲懲處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對各地不當干預環境監測行為的,監測機構運行維護不到位及篡改、偽造、干擾監測數據的,排污單位弄虛作假的,依紀依法從嚴處罰,追究責任。(縣生態環境分局、縣市場監管局按職責牽頭負責)
 
  (三十二)強化科技基礎支撐。開展城市源排放清單、空氣質量限期達標規劃編制、源解析等工作,形成污染動態溯源的基礎能力。(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縣氣象局、縣市場監管局等參與)
 
  (三十三)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堅持鐵腕治污,綜合運用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等手段依法從嚴處罰環境違法行為,強化排污者責任。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未按證排污的,依法依規從嚴處罰。加強縣級環境執法能力建設。創新環境監管方式,推廣“雙隨機、一公開”等監管。嚴格環境執法檢查,開展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監管,加強工業爐窯排放、工業無組織排放、VOCs污染治理等環境執法,嚴厲打擊“散亂污”企業。加強生態環境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縣公安局等參與)
 
  嚴厲打擊生產銷售排放不合格機動車和違反信息公開要求的行為。開展在用車超標排放聯合執法,建立完善環保部門檢測、公安交管部門處罰、交通運輸部門監督維修的聯合監管機制。嚴厲打擊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尾氣檢測弄虛作假、屏蔽和修改車輛環保監控參數等違法行為。加強對油品制售企業的質量監督管理,嚴厲打擊生產、銷售、使用不合格油品和車用尿素行為,禁止以化工原料名義出售調和油組分,禁止以化工原料勾兌調和油,嚴禁運輸企業儲存使用非標油,堅決取締黑加油站點。(縣生態環境分局、縣公安局、縣交運局、縣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按職責牽頭負責,縣市場監管局、縣應急管理局等參與)
 
  十、落實和強化各方責任,發動全民廣泛參與
 
  (三十四)加強組織領導。相關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方案要求,按照管發展的管環保、管生產的管環保、管行業的管環保原則,進一步細化分工任務,采取切實措施,落實“一崗雙責”。要把打贏藍天保衛戰放在重要位置,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第一責任人,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實施方案,細化分解目標任務,科學安排指標進度,防止脫離實際層層加碼,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有序完成。完善縣直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的責任清單,健全責任體系。建立完善“網格長”制度,壓實各方責任,層層抓好落實。縣環保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定期調度,及時向縣政府報告。(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各有關部門參與)
 
  (三十五)嚴格考核問責。將打贏藍天保衛戰年度和終期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重要內容,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并做好考核結果應用。強化各級各部門大氣污染治理工作職責,對工作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嚴肅追究相關部門和人員責任。落實量化問責辦法,對重點攻堅任務完成不到位的實施量化問責。(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縣紀委監委、縣委組織部等參與)
 
  (三十六)加強環境信息公開。加強環境空氣質量信息公開力度。實時公布環境空氣質量。公開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及應急措施清單,及時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提示信息。(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負責)
 
  建立健全環保信息強制性公開制度。重點排污單位應及時公布自行監測和污染排放數據、污染治理措施、重污染天氣應對、環保違法處罰及整改等信息。已核發排污許可證的企業應按要求及時公布執行報告。(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負責)
 
  (三十七)構建全民共治格局。充分發揮電視、報紙、網絡優勢,加大宣傳貫徹力度,提升社會各界支持和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自覺性、積極性。加大環保執法監管、行政處罰以及典型案件的宣傳力度,通過正面引導、反面曝光,擴大公共參與面。切實發揮共青團、婦聯、工會等團體及環保公益組織作用,營造更加濃厚的全民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格局。樹立綠色消費理念,積極推進綠色采購,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強化企業治污主體責任,國有企業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引導綠色生產。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普及大氣污染防治科學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黨政領導干部培訓內容。各地建立宣傳引導協調機制,發布權威信息,及時回應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監督引導作用,積極宣傳大氣環境管理法律法規、政策文件、工作動態和經驗做法等。(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各有關部門參與)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北京藍博同創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400電話:400-6600-880

聯系電話:010-69457333

公司傳真:010-80493169

客服QQ:81327455

網址:gdankai.cn

企業郵箱:zb@gdankai.cn

地址:北京市順義區高麗營玉石井東街38號

[向上]?
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咨詢電話:
400-6600-880
二維碼

掃二維碼免費領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