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做好我縣秋冬季和今冬明春采暖季期間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大氣環境達到考核任務指標,制定本方案。
 
  一、攻堅目標
 
  堅持問題導向,以顆粒物整治為重點,把壓煤減排、提標改造、揚塵治理作為主攻方向,把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作為重要突破口,集中抓好重點區域(縣城)、重點領域(散煤、施工工地、頁巖磚廠、秸稈、加油站)、重點時段(采暖期)、重點行業(建材、印刷等)和重點工作(削減燃煤、系統控車、全面抑塵)等方面大氣綜合治理,全面完成市上下達我縣考核目標任務,即2017年全年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不少于306天,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達到52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達到28微克/立方米。2017年11月1日-2018年3月15日,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大幅下降,重污染天數明顯減少。
 
  二、攻堅任務
 
  堅持剛性治標,加強縣城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和環保執法,通過燃煤、揚塵、機動車尾氣、加油站等污染源治理和“散亂污”企業整治,強力推進鐵腕治霾、協同治霾,努力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堅持系統治本,按照減少排放、減少燃燒、減少高污染高耗能企業的思路,有針對性地做好大氣污染治理,合力推進科學治霾、常態治霾、全民治霾,全力打好霧霾治理攻堅戰。
 
  (一)開展鐵腕治霾“1+10”行動方案落實情況專項檢查
 
  1.開展鐵腕治霾專項行動“回頭看”。全面檢查《紫陽縣“鐵腕治霾·保衛藍天”2017年工作方案及10個專項行動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落實情況。對進展緩慢的專項任務,牽頭單位要制定細化補充方案,確保任務按照時間節點和治理標準推進,對已滯后的工作任務,要制訂追趕方案,確定完成時限,并將追趕方案報送縣治霾辦。(縣鐵腕治霾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負責)
 
  (二)以煤炭削減為重點,切實強化“燃煤”管控
 
  2.全面完成煤炭總量削減任務。全縣燃煤消費總量消減燃煤1.2萬噸。加快推進城鄉散煤替代進度,完成全縣散煤消費摸底調查任務,通過以電代煤(薪)、以氣代煤(薪)及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替代,解決城市老舊社區、集貿市場和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民用散煤燃燒等污染問題,壓減的煤炭消費量要實施清單式管理,做到可核查、可統計。(縣發改局牽頭,縣市場監管局、縣住建局、地電紫陽分公司配合)
 
  3.扎實開展燃煤鍋爐“清零”行動。對燃煤鍋爐、茶水爐、經營性小煤爐等燃煤設施開展拉網式排查,逐一登記,建立管理清單和臺賬,擴大淘汰范圍。11月15日前,基本拆除縣城建成區10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12月15日前全面完成省委環保督察反饋的燃煤鍋爐拆改問題整改工作,做到鍋爐移位、煙囪拆除或物理割斷煙道,使其不具備復產條件。對于拆除的鍋爐,要建立臺賬,留存資料,做到可核查、可追溯。(縣環保局負責)
 
  4.大幅提升清潔能源占比。進一步加大“氣化紫陽”工作力度,加快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氣化鄉村”工作,對天然氣管網短期無法到達的區域實施灌裝天然氣配送供應,在居住小區加快推廣天然氣、電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取暖設施。(縣住建局負責)
 
  5.加快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11月15日前,按照環保部《高污染燃料目錄》(2017年版)完成轄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定工作,禁燃區面積不得低于城市建成區面積的80%,及時向社會發布,同時切實加強禁燃區建設和管理工作。(縣環保局負責)
 
  6.持續開展煤炭質量專項檢查。對全縣煤炭生產、經銷、使用企業煤質實行全覆蓋檢查;加大磚廠等用煤大戶煤質檢查抽查頻次,檢查結果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倒逼全縣煤炭生產、經銷企業和用煤大戶煤質達標合格。(縣市場監管局負責)
 
  7.嚴控劣質煤和散煤銷售。嚴厲打擊劣質散煤銷售,依法取締劣質散煤銷售網點。加強售煤網站監管,暢通舉報渠道,一經發現立即查處;堅決取締“禁燃區”“禁煤區”內煤炭銷售網點。要嚴格落實環境網格化監管責任,建立縣級領導包鎮辦、鎮辦領導包村(社區)和村巡邏員制度,嚴防死守,堅決杜絕劣質散煤進村入戶。(縣市場監管局負責)
 
  8.開展農業生產設施燃煤替代。清理農業大棚、畜禽舍等燃煤設施,用清潔能源替代燃煤。(縣農林科技局負責)
 
  (三)以清理取締“散亂污”企業為重點,切實強化治散管控
 
  9.清理取締“散亂污”企業。加強對中小企業的監管,依法依規清理取締環保不達標、無證無照、違規經營、安全隱患嚴重的“散亂污”違法企業,堅決杜絕異地轉移和死灰復燃。進一步加大取締清理力度,全面完成年度清理取締任務,清理取締信息及時向社會公布。(縣經貿局牽頭、縣國土局配合)
 
  (四)以道路和工地監管為重點,切實強化揚塵管控
 
  10.強化建筑工地揚塵管理。各類工地要嚴格落實“灑水、覆蓋、硬化、沖洗、綠化、圍擋”六個100%,建筑工地安裝在線監測或視頻監控并聯網,對達不到要求的工地,要依法依規停工整治。借鑒西安等地工地管理模式,建立“過程管理+揚塵排放質量管理+紅黃綠牌結果管理”聯動管理制度,黃牌限期整改驗收時限不超過10個自然日。被列為黃牌管理的工地,如逾期未整改到位自動降為紅牌;被列為紅牌管理的工地,應立即進行停工整改,項目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負責人需封閉式學習揚塵治理相關規定,直至整改達標。探索建立不誠信施工單位退出市場機制和不誠信建設單位取消招投標資質機制,對建筑工地現場管理問題突出、多次整改不到位的工程承建單位,限制投標資格。(縣住建局負責)
 
  11.嚴格渣土運輸車輛管理。渣土運輸車要安裝定位和密閉裝置,按照規定時段和路線行駛,對不符合要求上路行駛的渣土運輸車輛,一經發現,高限處罰并取消渣土運輸資格。公安交警、城管、交通運政等部門要依法通過聯合設卡檢查、機動巡查等方式,嚴查冒頂裝載、帶泥上路、沿路遺撒、亂傾亂倒等行為,同時,對查處渣土車涉及的建設、施工、運輸單位實行責任追究,確保良好運輸秩序。(縣住建局牽頭、縣公安局、縣交通局配合)
 
  12.強化道路揚塵治理。科學制定冬季道路清掃作業方案,采取“濕法作業+吸塵式清掃”工作模式,不斷提高縣城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在氣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加縣城道路沖洗保潔頻次。縣城主要道路灑水降塵作業每天不少于3次,高壓沖洗每周不少于2次。嚴格落實道路兩側裸露地面綠化、硬化和苫蓋等揚塵防治措施。嚴控和縮減建筑垃圾堆場施工作業面,作業面要平整、壓實,全部覆蓋防塵網并合理安排灑水降塵。(縣住建局負責)
 
  13.強化工業堆場揚塵治理。按《防治城市揚塵污染技術規范》(HJ/T393-2007)要求,11月15日前,各類煤堆、灰場、渣場和其他產生揚塵(粉塵)的散流體堆放場要采用倉儲、罐儲、封閉或半封閉堆場等形式進行管理,并配備噴淋、覆蓋、圍擋等防風抑塵設施,避免作業起塵和風蝕起塵;規范裝卸和運輸環節操作管理,減少存貯和流通環節的污染。對存在問題逾期未整改到位的堆放場,一律停產整改。(縣環保局負責)
 
  (五)以高排放車為重點,切實強化尾氣治理
 
  14.嚴查貨車超標排放行為。要在進入城市主城區主要道路設置卡口,開展貨車超標排放綜合執法檢查。對“冒黑煙”的車輛,依法依規從嚴查處,就地勸返或修理改造;建立“黑名單”制度,對超標問題突出的車輛品牌型號、車輛所在排放檢驗機構、所屬運輸企業等,列入“黑名單”,及時向社會曝光并實施多部門聯合懲戒。(縣公安局負責)
 
  15.建立高污染車輛禁行制度。提前謀劃制定相關政策,研究建立禁止國Ⅰ、國Ⅱ排放標準車輛進入縣城建成區制度。(縣公安局負責)
 
  16.提升低速汽車及載貨柴油車管控水平。以進入縣城建成區主要通行路口、農貿批發市場、餐飲集中路段等為重點,完善聯合檢查站點設置,開展低速汽車及載貨柴油車綜合執法檢查,同時,以大型貨運和物流企業為重點進行隨機抽檢,通過采取嚴格禁限行管制、集中治理和源頭整治等措施合力共治,加強超標排放和冒黑煙車輛管控。堅持開展綜合執法檢查。公安交警部門聯合環保、城管執法等部門,通過采取嚴格禁限行管制、集中夜查治理和加速更新淘汰等措施合力共治,加強超標排放車輛和“冒黑煙”車輛監管,除公安交警部門核發通行證車輛外,低速汽車及載貨柴油車不得進入主城區。(縣公安局負責)
 
  17.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完成《紫陽縣新能源汽車推廣實施方案》制定,在城市公交、出租以及環衛、物流、渣土車等領域加快推廣和普及新能源汽車。(縣發改局負責)
 
  18.規范成品油市場經營秩序。全面加強成品油市場常態化監管,嚴格市場準入,嚴厲查處成品油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凈化成品油市場環境,確保全縣國Ⅴ標準汽/柴油全覆蓋。(縣經貿局負責)
 
  19.強化工程機械污染防治。劃定并公布裝用不符合《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三、四階段)》(GB20891-2014)第三階段要求柴油機的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禁止使用區域,禁止使用不符合第三階段排放要求的挖掘機、裝載機、平地機、鋪路機、壓路機、叉車等工程機械。(縣住建局、縣交通局負責)
 
  20.加快淘汰老舊車。公安交警部門要制定老舊車等淘汰更新政策,加快推進國Ⅱ及以下汽油車和國Ⅲ及以下柴油車等老舊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淘汰更新工作;加快淘汰更新低速汽車等高排放車輛。采取政府補貼等方式,推動縣城內從事餐飲泔水清運、家裝垃圾清運、餐飲供貨、廢品回收等低速汽車更新為達標排放的輕型貨車或電動汽車,并統一進行管理。(縣公安局牽頭老舊車淘汰、縣交通局牽頭工程機械淘汰、縣農林科技局牽頭農業機械淘汰)
 
  (六)以排污總量削減為重點,切實強化治源管控
 
  21.推進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嚴格落實《陜西省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實施方案(2017-2020年)》,充分運用在線監測數據,對企業環境違法行為實施“精準”打擊,促進企業常態守法。對超標排放企業實施即超即罰,停產整治;對未能完成整改的,采暖季期間涉氣生產線一律停產整改并派駐監督員駐廠監管。(縣環保局負責)
 
  22.全面排查無組織排放情況。以頁巖磚廠、商砼站、砂石料廠、工業堆場等原料使用及物料運輸、裝卸、儲存、轉移與運輸等過程無組織排放為重點,開展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調查,督促企業治理。對易產生揚塵的粉狀、粒狀物料及燃料應當密閉儲存輸送;塊狀物料要入棚入倉或通過防風抑塵網存儲,并設置綜合抑塵措施;汽車、火車、皮帶輸送機等卸料點設置集氣罩或密閉罩,并配備除塵設施;料場路面應實施硬化,出口要配備車輪和車身清洗裝置;生產工藝排放粉塵點應加蓋封閉,設置集氣罩并配備除塵設施,車間不得有可見粉塵外逸。對未落實無組織排放控制要求的企業,按照無治污設施非法排污依法予以處罰并停產整治。(縣環保局負責)
 
  23.加強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加強環保設施運行監管,推進包裝印刷、表面噴涂、家具制造等重點工業源安裝在線監控或超標報警裝置。含VOCs物料應密閉儲存、輸送,嚴格控制儲存、裝卸損失排放;生產采用密閉生產工藝,或在有集氣系統的密閉空間內進行,工藝排氣和輔助工序排氣集中收集處理,對連接件密封點,全面實施泄漏檢測與修復工作。大力推廣使用低     (無)VOCs含量涂料、有機溶劑、膠黏劑、油墨等原輔材料,配套改進生產工藝。(縣環保局負責)
 
  (七)以減少燃燒為重點,切實強化面源管控
 
  24.嚴格控制生物質焚燒。落實網格化監管制度,加大巡查力度,禁止秸稈、枯枝落葉、垃圾等露天焚燒,逐步減少農村生活薪柴使用。加大秸稈綜合利用扶持力度,進一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加快農村薪柴替代進度,轉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縣農林科技局牽頭、縣住建局配合)
 
  25.開展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加強執法巡查,保持高壓態勢,嚴防無證非法開采反彈。按照“一礦一策”要求,督促礦山企業加快整治進度,完成礦山修復綠化,對整治未達標的礦山要強制采取灑水、抑塵等臨時性措施,減少揚塵污染;對拒不停產或擅自恢復生產的礦山企業,要依法強制關閉。(縣國土局負責)
 
  26.加強餐飲油煙污染治理。排放油煙的餐飲服務經營場所需設置油煙凈化裝置并保證正常運行,實現達標排放。對夜市、露天燒烤進行規范整治,進一步加大清理整頓力度,依法責令露天燒烤入室入店經營,并安裝油煙凈化設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室內餐飲服務經營場所油煙整治、縣住建局牽頭露天燒烤油煙整治)
 
  27.嚴控煙花爆竹燃放。制定煙花爆竹禁放限放嚴控方案,合理劃定煙花爆竹禁限放區域和時限要求。嚴控元旦、春節等重點時段煙花爆竹燃放行為,倡導使用電子鞭炮等文明過節方式;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全天候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對社區、酒店、城郊結合部等重點區域要加強引導、宣傳和巡查,縣城建成區內禁止燃放傳統煙花爆竹。(縣公安局牽頭、各鎮政府負責)
 
  三、全力應對重污染天氣
 
  28.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參照省上最新發布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完善我縣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以污染源排放清單為基礎,全面排查各類污染源,摸清污染源排放底數,建立污染排放企業清單,核算基礎排放量和應急減排基數;要按照企業污染排放水平、所處的區域和對環境的影響程度進行分類管理,確定停限產企業清單,并及時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縣環保局牽頭,縣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其他成員單位配合)
 
  29.建立應急聯動機制。重污染天氣期間,建立統一應急聯動機制,實施快速有效的運行模式,保障啟動區域應急聯動時各相關單位及時響應、有效應對。縣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基于重污染天氣會商結果,及時通報預警信息,科學研判預警信息,采取有效應急減排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縣環保局牽頭,縣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其他成員單位配合)
 
  30.重點行業實施錯峰生產。冬防期間,高速公路、國省道公路沿線及縣城周邊可視范圍內的磚瓦窯等建材行業全面實施錯峰生產;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粉磨站、高速公路、國省道公路沿線及縣城周邊可視范圍內的磚瓦窯等建材行業實施停產。(縣經貿局負責)
 
  31.全力保障天然氣供應。加快建設完善長輸管網、城鎮配網和儲氣調峰設施,開展天然氣直供直銷,完善特許經營制度和儲氣調峰價格政策,推進資源配置市場化,保障氣源生產供應,解決用氣季節性峰谷差問題。完善天然氣季節性價格、可中斷氣價、儲氣調峰價格、管網管輸費和城市燃氣輸配費等差別性價格政策,破除不利于煤改氣工程實施的政策障礙,全力保障采暖季天然氣供應。(縣發改局、縣住建局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打好“1+5”冬防攻堅組合拳。以攻堅行動方案為中心,認真落實省政府印發的巡查執法、量化問責、信息公開和宣傳、預警預報跟蹤評估、專項督察等五個專項方案,全力保障攻堅行動落實到位,取得實效。(縣環保局牽頭、縣鐵腕治霾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負責)
 
  (二)組織開展專項督查。成立督查組,組織開展專項督查,對大氣問題集中的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時段及環境監管易存在盲區的區域進行督查,并下沉督查至鄉鎮、企業、工地,把監管責任壓實到“最后一公里”。(縣環保局牽頭、縣委考評辦、縣監察局負責)
 
  (三)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各鎮政府是大氣污染防治的責任主體,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和擔當意識,層層明確目標任務,夯實責任,完善機制,加強組織協調。(各鎮政府負責)
 
  (四)落實行業監管責任。各牽頭部門是行業監管的責任主體,要按照鐵腕治霾“1+10”專項行動方案和本方案確定的重點任務全面開展自查,對任務進度較慢的要及時進行預警,加大調度、督導和攻堅力度,倒排工期、限期完成,落實行業監管責任。縣治霾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指導與綜合協調,會同縣考評辦、縣監察局實施更加嚴格的考核評價和責任追究制度,在全縣形成更大的工作合力。(縣環保局牽頭、縣鐵腕治霾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負責)
 
  (五)扎實推進網格化管理。加快完善提高自上而下的智能監控體系和自下而上的網格監管體系,構建有針對性的環境智能網格化綜合解決方案,監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實現科學有效指導治霾。推動落實網格管理落地,讓網格化監管真正發揮監督管理、巡查檢查、處置上報作用,讓行業監管真正落到實處,切實做到污染問題在一線發現,違法問題在一線處理、整改問題在一線推進。(縣環保局牽頭、各鎮政府負責)
 
  (六)加強輿情引導和宣傳教育。制定專項宣傳方案,宣傳報道縣委、縣政府鐵腕治霾理念、重大決策部署、主要應對措施和工作成效。公布突出大氣污染問題及整改落實情況,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監督的作用,及時曝光不作為、環境質量惡化、企業違法排污等突出問題。積極開展有獎舉報,暢通公眾參與和監督環保渠道,發動群眾監督污染企業。加強正面引導,鼓勵群眾踐行低碳環保理念和綠色生活方式,使社會各界理解、支持、參與采暖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不斷釋放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正能量。(縣委宣傳部、縣環保局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