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偷偷亚洲男人本色,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香蕉视频在线观看亚洲,2014av天堂影音先锋,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下载

環保政策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資訊 > 環保政策 >

馬尾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19年度工作方案

作者: admin 時間:2019-09-13 來源:未知
摘要:為深入貫徹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推動各級各部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持續改善我區生態環境質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年度目標 在空氣質量方面,福州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保十爭五,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國家考核要求,6項污染物指標優于國家標準,PM10、PM2.5濃度進一步下降,PM2.5濃度力爭降至25g/m3以下,臭氧濃度升高趨勢得到有效遏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高于2015年排放水平。在水環境質量方面,閩江馬尾段水質優良(達...

  為深入貫徹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推動各級各部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持續改善我區生態環境質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年度目標
 
  在空氣質量方面,福州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保十爭五,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國家考核要求,6項污染物指標優于國家標準,PM10、PM2.5濃度進一步下降,PM2.5濃度力爭降至25μg/m3以下,臭氧濃度升高趨勢得到有效遏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高于2015年排放水平。在水環境質量方面,閩江馬尾段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90%,優質(達到或優于Ⅱ類)比例穩中有升。全區市級、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分別達100%、95%;全面消除劣V類水質小流域,繼續開展磨溪小流域及魁岐河綜合整治;地下水極差比例控制目標在10%以內,近岸海域水質優良(Ⅰ、Ⅱ類)比例達84.2%以上(面積比例按國家要求執行)。在土壤環境質量方面,初步形成一批土壤污染源頭預防、風險管控、治理與修復方面的典型成果,確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在現有基礎上逐年提高,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涉重金屬行業重點重金屬排放量與2013年持平,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達96%以上,其中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達100%。
 
  二、重點任務
 
  (一)打贏藍天保衛戰
 
  1.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明確禁止和限制發展的行業、生產工藝和產業目錄,嚴格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型行業準入條件。嚴格控制新增鋼鐵、焦化、鑄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產能;對確有必要新建的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嚴格執行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和過剩產能壓減力度。嚴防“地條鋼”等死灰復燃。(牽頭單位:區發改局、區工信局、馬尾生態環境局、區應急管理局、區市場監管局)
 
  積極推行區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新、改、擴建鋼鐵、石化、化工、焦化、建材、有色等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應滿足區域、規劃環評要求。嚴格控制化工、石化、包裝印刷、工業涂裝、制鞋等高VOCs排放的項目建設,相關新建項目必須進入工業園區。嚴格鐵路、高速公路、國道兩側1000米范圍內產業項目審批。(牽頭單位:區發改局、區工信局、馬尾生態環境局)
 
  加大區域產業布局調整力度。按照城市功能分區以及城市規劃調整,推進現有鋼鐵、化工等大氣重點防控企業優化重組、升級改造。調整優化不符合生態環境功能定位的產業布局。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加強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牽頭單位:區發改局、區工信局、馬尾生態環境局)
 
  加強綠色規劃引領。根據城市地形、氣候特點和產業布局,在城市規劃、城市基礎設施新建和改造項目規劃、設計、審批時,充分考慮氣候變化中長期影響,避免在城市通風廊道密集建設高層建筑群,減輕城市“熱島效應”,增強城市大氣污染物的擴散能力。(牽頭單位: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區住建局、區氣象局)
 
  2.優化能源結構。積極穩妥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拓寬清潔能源消納渠道,落實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推動清潔低碳能源優先上網,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加快天然氣管網建設和“煤改氣”步伐,在已有天然氣管道的區域推行燃煤鍋爐改天然氣,制定三年改燃計劃。至2020年,促進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約29%。除工藝需求外,淘汰分散型工業燃煤燃油爐窯。全力推進港區的岸電工程建設,新建大中型泊位須同步建設岸電設施,已有遠洋集裝箱船舶泊位應逐步開展岸電設施改造,引導靠岸船舶優先使用岸電,主要港口和排放控制區內港口靠港船舶率先使用岸電。沿海港口港作船舶、公務船舶使用岸電覆蓋率達90%,集裝箱、客滾和郵輪專業化碼頭向船舶供應岸電覆蓋率達50%。(牽頭單位:區工信局、區交通局、福州港口管理局)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抓好重點領域節能,實施節能改造、節能技術裝備產業化、合同能源管理等重點工程。深入實施綠色建筑行動計劃,鼓勵新建建筑采用綠色建材,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提高新建綠色建筑比例。新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城區新建建筑35%以上面積采用裝配式建造;區國有投資(含國有資金投資占控股)的保障性住房項目50%以上面積采用裝配式建造。新建的學校、醫院、體育館、商場、寫字樓等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建筑。(牽頭單位:區發改局、區住建局、區工信局、區市場監管局)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2019年碳排放強度下降0.5%,到2020年完成“十三五”碳排放強度下降19.5%目標,有效控制電力、鋼鐵、建陶、化工等行業碳排放,扎實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進一步推進低碳工業園區、低碳社區試點建設。(牽頭單位:區發改局、馬尾生態環境局、區工信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3.深化工業污染治理。持續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度,2020年底前,完成排污許可管理名錄規定的行業許可證核發;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未按證排污的,依法依規從嚴處罰。全面排查超標排放、偷排偷放、數據造假等環境違法行為,加大超標處罰和聯合懲戒力度,督促企業及時整改,徹底解決問題,對問題嚴重、達標無望的,由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責令關閉;組織對鐵路、高速公路、國道兩側可視范圍開展“消滅黑煙囪”清查整治,重點治理鐵路、高速公路、國道兩側1000米范圍內鍋爐煙囪,全面提升鐵路、高速公路、國道沿線生態環境。(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工信局)
 
  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升級改造。實施重點行業地方VOCs排放標準,推進相關行業實施污染治理升級改造。新建鋼鐵、火電、水泥、有色項目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推動實施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推動大氣精準減排治理項目。(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工信局、區商務局、區市場監管局)
 
  強化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控。開展鋼鐵、建材、有色、鑄造等重點行業及燃煤鍋爐無組織排放排查,建立管理臺賬,對物料(含廢渣)運輸、裝卸、儲存、轉移和工藝過程等無組織排放實施深度治理,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工信局)
 
  4.強化揮發性有機物(VOCs)整治。鼓勵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生產工藝和設備水性化改造,加大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綠色、低揮發性涂料產品使用,從生產源頭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牽頭單位:區工信局)
 
  深入推進工業涂裝、包裝印刷、制鞋、家具等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綜合整治,在工業噴涂行業推廣低揮發性涂料,制鞋等行業推廣綠色粘膠劑,包裝印刷行業推廣使用低(無)VOCs油墨。建成區建筑噴涂原則上采用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低揮發性涂料。(牽頭單位:區工信局、區住建局)
 
  石化、煤化工行業全面實施LDAR(泄漏檢測與修復),制藥、農藥、煉焦、涂料、油墨等行業逐步推廣LDAR。嚴格限制建設生產和使用高VOCs含量的溶劑涂料、油墨、膠黏劑等項目。(牽頭單位:區發改局、區工信局)
 
  開展VOCs整治專項執法行動,依托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等技術,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2020年,全區VOCs排放總量較2015年下降10%以上。(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工信局)
 
  6.深化燃煤鍋爐綜合整治。加大燃煤小鍋爐淘汰力度,建成區基本淘汰35蒸噸/時以下燃煤鍋爐及茶水爐、經營性爐灶、儲糧烘干設備等燃煤設施,其他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建20蒸噸/時以下燃煤鍋爐。開展工業爐窯治理專項行動,加快推進燃煤、燃成型生物質、燃油鍋爐等各類鍋爐、爐窯按照要求安裝污染物在線監控設施并聯網,確保各類污染物達標排放;2019年6月底前建立各類工業爐窯管理清單,未列入清單的工業爐窯,納入污染天氣應對錯峰生產管理重點對象。落實鍋爐大氣污染物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市場監管局、區工信局)
 
  7.強化“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全面整治“散亂污”企業及集群,實行拉網式排查和清單式、臺賬式、網格化管理,分類實施關停取締、整合搬遷、整改提升等措施。堅決關停環保、用地、工商、質監、安全生產等行政許可證件不全并難以通過改造達標的企業,限期治理可以達標改造的企業,逾期依法一律關停。堅決杜絕“散亂污”企業項目建設和已取締的“散亂污”企業異地轉移、死灰復燃。(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工信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應急管理局)
 
  8.加強揚塵綜合治理。嚴格施工揚塵監管。強化城市揚塵污染管控,規范施工工地管理,建立健全日常巡查、通報、約談、信用評價、黑名單等制度,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強化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和施工單位的主體責任,落實工地周邊圍擋、物料堆放覆蓋、土方開挖濕法作業、路面硬化、出入車輛清洗、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六個百分之百”,運用揚塵在線監控系統對城區房建工地實行差異化監管;城市建成區建筑施工工地要做到工地周邊圍擋、物料堆放覆蓋、土方開挖濕法作業、路面硬化、出入車輛清洗。將揚塵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納入建筑市場信用管理體系,情節嚴重的,列入建筑市場主體“黑名單”。(牽頭單位:區住建局、區城管局、馬尾生態環境局)
 
  加強道路揚塵綜合整治。強化城區路面養護、保潔,嚴格落實市區主次干道每日“一沖洗、兩機掃、兩降塵”作業。強化重點區域道路的清洗和灑水作業,保持道路濕潤。加強對重要路段如進、出城道路、繁華商業區、客運站、城區內河兩岸及交通樞紐周邊道路的機掃與沖洗。(牽頭單位:區城管局)
 
  加強渣土運輸車輛管理,渣土運輸車輛必須全部安裝密閉裝置,加裝衛星定位系統,確保車輛按照規定時間和路線行駛,并做到平車出場。嚴厲打擊違規運輸、運輸過程中渣土滴灑漏、違法傾倒等行為。(牽頭單位:區城管局、區交警大隊、區住建局)
 
  加強碼頭揚塵污染治理。實施干散貨碼頭粉塵專項治理,1000噸級以下(不含)碼頭采用干霧抑塵、噴淋除塵等技術降低粉塵飄散率,條件成熟的碼頭實施防風抑塵網建設和密閉運輸系統改造,推進煤炭、礦石碼頭實現封閉存儲和裝卸、裝運。建立港口管理和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巡檢、行政處罰和信息通報制度。(牽頭單位:區交通局、馬尾生態環境局)
 
  9.開展餐飲油煙污染整治專項行動。加大餐飲企業環境監管力度,推進餐飲服務單位安裝油煙(yan)凈化(hua)器處理設施,逐步推進安裝油煙在線監控,確保餐飲油煙穩定達標排放。全面取締露天燒烤攤位。(牽頭單位:區城管局、馬尾生態環境局、區市場監管局)
 
  10.開展焚燒垃圾專項整治行動。完善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機制,梳理垃圾焚燒易發地責任清單,從治本入手,消除垃圾和焚燒問題。加強對環衛工人的管理,禁止焚燒樹葉和垃圾。(牽頭單位:各鎮街、區環衛處)
 
  11.推進礦山整治和國土綠化,提升森林質量。積極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加快環境修復和綠化。開展綠化美化行動,提升森林資源質量。在城市功能疏解、更新和調整中,將騰退空間優先用于留白增綠。(牽頭單位: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區園林中心)
 
  12.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推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2020年底前,全區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加強執法監管,全面禁止秸稈焚燒,各鎮(街)應開展秸稈焚燒的日常執法檢查,督促村級人民政府履行屬地監管責任和網格化監管職責,及時制止并依法查處焚燒秸稈行為。(牽頭單位:區農林水局、各鎮街)
 
  13.強化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密切生態環境、公安、交通等部門協作,繼續開展機動車道路和停放地尾氣監督檢測工作。建立由生態環境部門檢測、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罰、交通運輸部門監督維修的在用車超標排放聯合監管機制。建立天地車人一體化的全方位監控體系,通過路邊遙感監測、路面監督抽測、入戶監督抽測等方式,依法查處尾氣超標車輛。(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交警大隊、區交通局)
 
  強化加油站揮發性有機氣體的治理。進一步推進轄區內年銷售汽油量大于5000噸的加油站的油氣回收在線監控系統的安裝,確保油氣回收裝置正常運行。積極推進油氣回收在線監控平臺與云平臺的對接,實現數據全過程實時監控。(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市場監管局)
 
  加強高峰期交通疏導。在重點區域交通路口增加民警、協警指揮交通,避免擁堵,減少機動車尾氣排放。(牽頭單位:區交警大隊)
 
  14.加快車船結構升級。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鼓勵使用純電動汽車。在物流園、產業園、工業園、大型商業購物中心、農貿批發市場等物流集散地建設集中式充電樁和快速充電樁。制定傳統燃油城市公交車更新為純電動公交車計劃,到2020年全區城市公交更新為新能源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適宜應用新能汽車的公路客運車實現電動化率達到50%以上,城市出租車電動化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分時租賃車輛實現電動化,環衛和物流等城市專用車實現電動化率達到50%以上。(牽頭單位:區城管局、區交通局、區發改局、馬尾生態環境局、區工信局、區郵政局)
 
  推進船舶更新升級。全面實施新生產船舶發動機第一階段排放標準。推廣使用電、天然氣等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船舶。推動內河船舶改造。(牽頭單位:區交通局、福州海事局)
 
  大力淘汰老舊車輛。財政部門預撥財政資金,用于鼓勵國I汽油車提前淘汰。按照省市統一部署,落實營運柴油貨車和燃氣車輛提前淘汰更新目標及實施計劃,推廣使用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燃氣車輛。(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財政局、區交通局、區交警大隊)
 
  15.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污染防治。組織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劃定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放控制區,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推進排放不達標工程機械、港作機械和農業機械清潔化改造和淘汰,港口、機場新增和更換的作業機械原則上優先采用清潔能源或新能源。沿海重點港口按國家要求時限納入船舶排放控制區管理,船舶靠港期間使用符合排放控制區標準的燃油。運輸有機液體等相關物品的車船應設置油氣回收接口。城區各類工地禁止使用錘擊樁。(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交通局、區住建局、區農林水局、福州海事局)
 
  16.加快油品質量升級。加大生產、流通等領域油品質量抽查監測力度,嚴厲打擊銷售和使用非標車(船)用燃料行為,徹底清除黑加油站點,嚴把油品質量關。2019年1月1日起,全區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盡快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標準并軌。內河和江海直達船舶必須使用硫含量不大于10毫克/千克的柴油。(牽頭單位:區發改局、區市場監管局、區商務局、福州海事局)
 
  17.加強禁燃區建設和管理。根據城市功能規劃、能源消費結構、經濟承受能力等,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嚴肅查處違反禁燃區管理要求的行為。(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工信局)
 
  18.加強輕度污染天氣應對。根據《福州市輕微污染天氣應對辦法》和《福州市臭氧污染應對辦法(試行)》,細化、完善馬尾區污染天氣應對辦法,明確政府、部門及企業的應急責任,打通從監測預警、會商研判、污染管控、督查落實到評估提升的各個環節,實現快速響應、無縫銜接、有效應對。科學制定輕微污染天氣期間管控措施和污染源減排清單,細化應急減排措施,落實到企業各工藝環節,鼓勵和指導企業采取調整生產計劃等措施有效應對污染天氣。實施“一廠一策”清單化管理。(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工信局、區住建局、區城管局、區氣象局)
 
  19.加大工業企業生產季節性調控力度。根據轄區空氣質量改善目標、臭氧污染情況的研判、污染天氣應急應對的需求,充分考慮行業產能利用率、生產工藝特點以及污染排放情況等,及時組織實施調控措施,引導企業落實錯峰生產。要以夏秋季為重點,以工業涂裝、家具制造、制鞋、包裝印刷等VOCs排放重點行業,以及鋼鐵、水泥、玻璃等NOx排放重點行業為重點,研究提出錯峰生產要求,制定實施生產調控方案,鼓勵和指導企業調整生產計劃、實施錯峰生產或者應急應對期間限產停產,降低對空氣質量的影響。鼓勵將錯峰生產方案細化到生產線、工序和設備,載入排污許可證。企業未按期完成治理改造任務的,一并納入當地錯峰生產方案。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限制類的,要提高錯峰限產比例或實施停產。(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
 
  (二)打好碧水保衛戰
 
  20.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按時完成水污染防治2019年度計劃任務。全區重點推進59個治理項目(具體見附件2)。
 
  加強水環境管理,明確各類水體水質保護目標,全面推行河(湖)長制,開展磨溪、魁岐河等小流域綜合整治;深化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嚴格環境風險控制。(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農業農村局、區住建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區市政工程中心)
 
  21.強化工業污染防治。落實《福州市水污染防治重點行業專項治理方案》,鞏固造紙、焦化(鋼鐵企業焦爐)、氮肥(尿素)、印染、原料藥制造(抗生素、維生素)、制革六大重點行業治理成效,推進有色金屬、農副食品加工、農藥、電鍍等四個重點行業專項治理,實施清潔化改造。新建、改建、擴建十大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的,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減量置換;實現工業集聚區企業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強化各類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管理,確保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在線監控設備正常運行。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基本完成各類工業源超標問題整治。(牽頭單位:區工信局、馬尾生態環境局、區商務局、區住建局)
 
  22.推進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實施《閩江流域(福州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控制性詳細規劃(2018年—2020年)》,優化項目安排,集中資金投向重點項目,擴大連片效應。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確保按期保質完成績效目標任務,保障項目工程質量,切實改善提升閩江流域(福州馬尾段)環境質量和生態功能。(牽頭單位: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馬尾生態環境局)
 
  23.保障飲用水水源環境安全。開展供水人口在1萬人或日供水1千噸以上的飲用水水源地(包括地下水型和縣級以下地表水型,以下簡稱“千噸萬人”)摸底調查及評估,6月底前完成。開展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電子地圖邊界核對和定界。編制水源地周邊污染源、風險源名錄,結合省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建立完善水源地一源一檔等電子信息。鞏固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成效。制定(修編)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適時開展應急演練。(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
 
  對“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水、出廠水實施季度監測。推進我區建立完善雙水源供水或應急備用水源。(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衛健局、區住建局、區農業農村局)
 
  24.加強城鎮生活污染治理。繼續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以及污水收集管網特別是支線管網建設,新建改造污水管網20公里以上,開展污水管網清淤疏浚和深度排查,進一步加強全區污水納網接駁力度。污水處理廠提標設施穩定運行,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全部完成達標改造,污泥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禁止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污泥進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點一律予以取締。(牽頭單位:區住建局)
 
  強化城市建成區內排污單位污水排放管理,2019年底前全面實現污水處理廠持證排污。(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
 
  25.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制定城區內河日常管養工作制度,督促考核各運營單位河面漂浮物,以及河床、岸線垃圾及時清撈保潔。配合從總規、控規兩個層面完成福州市藍線劃定工作,確定河湖范圍。全面清理河道藍線范圍內的生活垃圾堆放點,周邊垃圾做到日產日清。針對城中村、集貿市場周邊等日常保潔薄弱區域,加大巡查保潔力度和頻次,確保沿河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及處理處置措施有效落實。積極配合國家和省級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全面自查,落實問題整改。(牽頭單位:區住建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區農業農村局、區城管局、馬尾生態環境局)
 
  26.深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8%,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95%;建立畜禽養殖污染監管長效機制,防止畜禽養殖污染死灰復燃;設有污水排放口的畜禽養殖場以及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項目應于2019年底前依法完成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牽頭單位:區農業農村局、馬尾生態環境局)
 
  27.加強船舶港口污染控制。完成營運船舶環保設施改造任務,制定船舶污染物聯合監管制度工作方案及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監管聯單制度,配合修訂內河水域船舶防污染應急預案及防治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水域環境應急能力建設規劃;2019年起投入使用的沿海船舶執行國家有關船舶及其設施、設備的環保新標準。(牽頭單位:區交通局、福州港口管理局)
 
  28.加強近岸海域生態環境保護。加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開展匯入閩江口小流域綜合整治,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清退不符合養殖規劃的網箱養殖,鼓勵生態凈化池、人工濕地等水產養殖尾水處理設施建設,探索水產養殖尾水處理后排放,減少水產養殖污染;建立中心漁港和一級漁港保潔機制,整治海漂垃圾;開展各類水生生物放養工作;嚴格控制海灣內圍填海;實施海域、海島、岸線、沙灘等生態保護修復,含退堤還海、退養還海、沙灘保潔保護、岸線生態整治等。(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農業農村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9.促進水資源節約。加強取水許可和計劃用水管理,對重點用水大戶取水量實行實時監控管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以考核促進水資源的保護管理;嚴厲打擊侵占河道、非法采砂、隨意調整和侵占河道岸線、違規設置排污口等行為;依法規范機井建設管理;發展農業節水,加強城鎮節水。(牽頭單位:區農業農村局、馬尾生態環境局)
 
  嚴格控制開采深層承壓水,地熱水、礦泉水開發應嚴格實行取水許可和采礦許可。(牽頭單位: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30.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積極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繼續推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貫徹執行國家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提高污水處理率。(牽頭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財政局、區發改局、區住建局)
 
  (三)推進凈土保衛戰
 
  31.貫徹執行《土壤污染防治法》。認真組織學習宣貫《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
 
  32.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工作。配合市里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信息采、風險篩查與糾偏、確定初步調查名單以及啟動初步采樣調查工作。(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33.強化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按照上級部署,根據農用地詳查成果,開展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治理修復試點。安全利用類耕地集中的地區,因地制宜制定實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等措施,降低農產品超標風險。嚴格管控類耕地實行用途管控,依法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嚴禁種植食用農產品,制定重度污染耕地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還草計劃并組織實施。(牽頭單位:區農業農村局、馬尾生態環境局)
 
  34.加強污染地塊開發利用聯動監管。動態更新疑似污染地塊名單,督促土地使用權人即時完成疑似污染地塊初步調查并上傳至全國污染地塊信息管理系統,做到“一企一檔、一地一檔”。同時,規范污染地塊開發利用過程管理,建立并公布污染地塊開發負面清單。對暫不開發利用或現階段不具備治理修復條件的污染地塊,制定風險管控年度計劃,劃定管控區域,設立標識、發布公告,組織環境監測。(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35.強化重點污染源風險管控。建立停產企業信息互通機制,落實重點行業企業規范拆除活動。督促重點監管企業開展用地自行監測,組織開展重點監管企業周邊用地監測,建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以及治理與修復項目庫,有序推進風險管控和修復工作。(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區工信局、區市場監管局)
 
  36.推進重金屬污染防治。鞏固重金屬污染物減排成果,動態更新全口徑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清單,開展全口徑清單重點重金屬排放量核算,落實企事業單位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繼續開展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工作,對發現問題制定方案,嚴格落實整改。(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農業農村局、區糧食局)
 
  37.全面加強固體廢物監督管理。強化生態云和省固體廢物環境監管平臺的運用,全面提升固體廢物精細化、信息化監管水平。貫徹執行《福建省全面貫徹落實〈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2018-2020年行動方案》,繼續大幅度削減廢紙等進口固體廢物的種類和數量,加強對固體廢物進口加工利用企業的監管,做到“一季一督查”。繼續落實《福建省堅決遏制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實施方案》,結合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嚴重違法行為。加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企業的日常環境監管,嚴格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審核。(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
 
  38.加強危險廢物產廢單位規范化管理。督促產廢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全面提升企業規范化管理水平。單位分類管理,加強危險廢物產廢重點企業監管,落實危險廢物規范化考核工作,以問題為導向,落實發現問題整改,提升產廢單位規范化考核達標率。持續開展醫療廢物和實驗室危險廢物等監督檢查,切實做好有害垃圾、高校實驗室危廢和醫療機構醫療廢物收集、轉移、處置等環節的監管工作。(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衛健局、區城管局)
 
  39.加強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管理。加強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的日常收集、處置、利用危險廢物的全過程監管,確保經營單位規范化考核全部達標。(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
 
  40.落實廢鉛蓄電池污染防治。按照《福建省廢鉛蓄電池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研究制定廢鉛蓄電池集中貯存設施布設方案,組織開展鉛蓄電池生產企業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試點工作,加強廢鉛蓄電池收集、處置過程監管。(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商務局、區交通局)
 
  41.深入推進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2019年底全區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繼續實施1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和310個三格化糞池新建改造任務,實現行政村污水處理全覆蓋。(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住建局、區農業農村局)
 
  42.加快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全面啟動農村污水整治工作,以鎮(街)為單位,組織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明確黑臭水體名稱,地理位置、污染成因和治理范圍,2019年11月底前完成我區農村黑臭水體清單和治理方案編制工作。(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
 
  43.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干濕分離,開展垃圾常態化治理和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禁止城市垃圾向農村轉移堆棄。(牽頭單位:區城管局、區農業農村局)
 
  44.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和全程綠色防控;嚴格執行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質量標準,加強肥料農藥登記管理、使用調查和監測評價;積極發展綠肥種植,推廣商品有機肥,加快推進農業“三品一標”建設;完成農藥包裝廢棄物和農膜回收試點工作。(牽頭單位:區農業農村局)
 
  45.加強地下水污染防治。按照上級部署,開展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結合地水下狀況調查評估結果,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區劃分,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建設。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加油站埋地油罐防治改造或防滲池建設工作,對加油站防滲改造合規開展核查。(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商務局、區應急管理局)
 
  三、保障措施
 
  (一)全面落實責任
 
  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方案要求,按照“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等原則,進一步細化分工任務,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落實“一崗雙責”。地方各級政府要把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放在重要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實施方案,細化分解目標任務,科學安排指標進度,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有序完成。年度目標及各重點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將納入區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考核內容,與區政府環保績效考核掛鉤。瑯岐經濟區管委會、各鎮街、各有關部門、各工業園區分別于9月30日、12月10日前,將工作進展情況書面反饋到區環委辦。區環委辦將加強統籌調度和協調,并向區委、區政府報告。
 
  (二)強化能力建設
 
  1.完善環境監測監控網絡。落實《福州市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構建天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提升VOCs、顆粒物移動走航監測能力,推進空氣質量微型站建設。推進縣級以上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站和設區市出廠水、管網水在線監測及視頻監控建設。強化高架源、VOCs排放重點行業企業、涉水重點行業企業等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建設。加強移動源排放監管能力建設。配合省生態環境廳建設完善遙感監測網絡、定期排放檢驗機構、重型柴油車安裝在線遠程監控系統省市聯網。配合推進工程機械安裝實時定位和排放監控裝置,建設排放監控平臺。(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住建局、區交通局、區交警大隊)
 
  2.突出大數據應用。利用福建省生態云平臺及福州市環境網格化監管平臺,進一步發揮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技術,將平臺使用融入日常環境管理工作,通過生態大數據建設引領環境管理轉型。配合開展大數據分析、顆粒物組分分析、光化學污染成分監測和數值模型集合預報等工作,對環境空氣質量變化趨勢、污染天氣過程進行科學研判和有效應對,為管理決策和污染管控提供技術支撐,提升大氣污染防控特別是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的科學化、信息化、精準化水平。(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氣象局)
 
  3.強化科技支撐。配合開展水污染防治、臭氧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課題研究,強化關鍵技術創新研發和集成示范;配合開展顆粒物源解析以及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編制工作。(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科技局)
 
  (三)加大生態環境監管力度
 
  嚴格落實《環境保護法》等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以“清水藍天”、“散亂污”專項整治、百姓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治等環保專項執法行動為抓手,深入推進大氣、水、土壤等生態環境執法工作,保持對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加強生態環境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牽頭單位:馬尾生態環境局、區公安局)
 
  (四)加強財政保障
 
  各級財政加大對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支持力度,堅持投入同攻堅任務相匹配。要規范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通過實施投資工程包、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加快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牽頭單位:區財政局、區直各相關單位)
 
  聯系人:沈  潔,83684869(藍天保衛戰方面)
 
  林東秀,83997736(碧水保衛戰方面)
 
  陳  瓊,83683100(凈土保衛戰方面)
 
  附件:1.馬尾區大氣污染防治2019年度工作責任清單
 
  2.馬尾區打好碧水保衛戰2019年工作計劃項目表
 
  3.馬尾區土壤污染防治2019年度工作責任清單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北京藍博同創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400電話(hua):400-6600-880

聯系電(dian)話(hua):010-69457333

公司傳(chuan)真:010-80493169

客服QQ:81327455

網址:gdankai.cn

企業郵(you)箱:zb@gdankai.cn

地址:北(bei)京市順義區高麗營玉石井東街(jie)38號

[向上]?
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咨詢電話:
400-6600-880
二維碼

掃(sao)二維碼免費領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