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李克強總理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陜西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確保《漢中市“鐵腕治霾·保衛藍天2017年1+10”工作方案》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努力實現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向好,助力追趕超越,根據《陜西省2017年鐵腕治霾強化工作方案》(陜治霾辦函〔2017〕37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主要目標
努力完成省級大氣環境治理考核約束性指標:2017年全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較2012年下降10%,細顆粒物(PM2.5)
平均濃度明顯下降,提高優良天數達標比例。
二、重點任務
(一)減煤實現新突破
1.化解過剩產能。加大供給側改革力度,清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在建項目,嚴禁新增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產能,有效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全年11個縣區實現煤炭削減64582噸,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煤炭消費減少52972噸,城鄉散煤治理11610噸。(市發改委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
2.優化能源結構。全市地熱能、風電、光伏發電等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年底提高到11%以上,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降低到65%以下,同步推進“電能替代”工程。(市發改委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
3.城鄉散煤治理。市中心城區、縣城及建制鎮:11月1日前,居民、商業、機關企事業單位使用的散煤基本由天然氣、電力等清潔能源或潔凈煤替代。農村地區:支持鼓勵農村居民、農業生產、商業活動用煤由天然氣、電力或潔凈煤替代。11月1日前,力爭平川縣區農村替代率達70%左右,山區農村替代率達30%左右。煤炭營銷:8月1日前,全部取締劣質煤營銷網點并由潔凈煤網點替代。新建或改擴建潔凈煤營銷網點煤質抽檢覆蓋率達100%。(市發改委、市質監局牽頭,各縣區人民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市住管局、市工商局、市安監局、市環保局配合)
4.開展煤炭經營場所“回頭望”。抽調人員成立檢查組,對“禁煤區”內已取締關停或搬離的煤炭經營場所開展“回頭望”,進行專項檢查和核查,確保煤炭經營場所“清零”無漏洞、無死角,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銷售煤炭行為。(市質監局牽頭,市工商局、市環保局、相關縣區政府配合)
5.實施煤改氣、煤改電、煤改熱工程。加快建設完善城鎮配套管網和儲氣調峰設施,開展天然氣直供直銷,完善特許經營制度和儲氣調峰價格政策。推進蓄熱式與直熱式工業電鍋爐代替燃煤鍋爐或使用超低排放燃煤鍋爐。推廣碳晶、石墨烯發熱器件、發熱電纜、電熱膜等分散電采暖產品設備替代燃煤采暖。探索推廣無干擾地熱供熱技術和地熱尾水砂巖回灌技術,替代燃煤供暖,不斷增加地熱供暖面積。(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建規局負責)
6.實施“氣化漢中”工程。市中心城區氣化率達到88%以上,縣區達到60%以上,鄉鎮達到40%以上,實施天然氣入村、入戶改造工程,保障“禁煤區”燃煤鍋爐、煤炭經營市場“雙清零”后的燃氣及時、足量供應。(市住管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市發改委配合)
(二)控車取得新進展
7.完成“黃標車”淘汰任務。持續開展機動車整治雷霆行動,加強淘汰力度,杜絕“數字淘汰”,10月底前,完成年度“黃標車”淘汰任務,12月底前,基本淘汰全市范圍內“黃標車”。嚴查已淘汰車輛繼續上路行駛違法行為。探索建立機動車污染防治長效機制。(市公安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市商務局配合)
8.加大路面管控力度。增派路面警力,加大路查力度,探索在適當地點建立公安、環保聯合檢查點,原則上禁止低速及載貨柴油汽車進入城市主要建成區(禁限行范圍及管理辦法由公安交管部門制定)。(市公安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市環保局配合)
9.加快推廣和普及新能源汽車。全省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政策出臺后,認真執行,嚴格落實。制定全市新能源汽車替換計劃,重點在出租、城市公交、廠區通勤、環衛、物流等公共領域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形成新能源汽車推廣模式。(市交通局、市工信委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
10.提高機動車環保管理水平。加強在用車環保定期檢驗。建成省、市級機動車排污監控平臺,實現檢測數據實時傳輸,年底前完成省、市聯網。(市環保局負責,市公安局配合)
11.加強汽車維修廢氣治理。深入開展涉及噴漆工藝的汽修單位和4S店有機廢氣整治,9月30日前,完成第二批汽修單位和4S店有機廢氣治理(詳見附件1),確保達標排放。(市交通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市環保局配合)
12.開展在用非道路移動機械管理。所有制造、進口和銷售的非道路移動機械不得裝用不符合《非道路標準》第三階段要求的柴油機。(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
13.發展綠色交通。強化公交優先戰略實施力度,進一步加快公共交通建設,提高公共交通運力,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不斷提高。(市交通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
14.規范成品油市場秩序。加大對成品油經營企業監管力度,嚴厲打擊不合格油品,切實維護成品油市場經營秩序,確保全面供應符合國家第五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市商務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
(三)抑塵得到新進展
15.提升建筑工地揚塵管控水平。將防治揚塵污染費用列入工程造價,嚴格執行《陜西省建筑施工揚塵治理措施16條》,以雷霆之勢嚴管揚塵污染,持續加大巡查督查力度,對落實建設項目“灑水、覆蓋、硬化、沖洗、綠化、圍擋”六個100%措施不力的施工單位、商砼企業、拆遷工地和道路開挖等建設單位,一律責令停工整改、高限處罰,在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平臺進行曝光,記入企業不良信用記錄;禁止城市建成區建筑工地現場攪拌混凝土、砂漿。(市建規局、市住管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興漢新區管委會、濱江新區管委會、航空智慧新城管委會負責)
16.減少城市道路揚塵。按照“海綿城市”理念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嚴格管控渣土車、砂石運輸車、商砼運輸車,加快做好新型全密閉渣土、砂石車更新換代及提標改造工作。每年新增新型吸塵式道路保潔車輛比例不低于新增保潔車輛的50%。不斷提升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增加城市道路沖洗保潔頻次,市中心城區縣區(管委會)道路機掃率達到90%以上,其余縣區(管委會)建成區機掃率要達到70%;加強路政執法和路面管控,加大國、省道路揚塵污染防治力度;清理整頓和規范河道及沿岸采砂場,督促落實砂石料場揚塵防治措施。(市住管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興漢新區管委會、濱江新區管委會、航空智慧新城管委會負責,市公安局、市財政局配合)
17.嚴格執行“禁土令”。8月底前,制定冬防期“禁土令”,冬防期間市中心城區除市政搶修、搶險工程外的建筑、拆遷工地等一律停止出土、拆遷、倒土等土石方作業,渣土車、商砼車、砂石車停止作業,嚴禁上路。(市建規局、市住管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興漢新區管委會、濱江新區管委會、航空智慧新城管委會負責,市水利局配合)
18.開展工業堆場揚塵專項治理。各類煤堆、灰場、渣場和其他產生揚塵(粉塵)的散流體堆放場要嚴格按照《防治城市揚塵污染技術規范》(HJ/393-2007)要求,采取倉儲、罐儲、封閉和半封閉堆場等形式,并配備噴淋、覆蓋、圍擋等防風抑塵設施,避免作業起塵和風蝕起塵。(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興漢新區管委會、濱江新區管委會、航空智慧新城管委會負責,市住管局、市建規局配合)
(四)治源收到新效果
19.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推進燃煤火電機組深度治理,略陽縣政府要加快大唐略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燃煤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10月底前,完成全部燃煤火電機組改造任務。加大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以火電、鋼鐵、有色、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為重點,推進行業全面達標,排放達標無望的一律關停。(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市工信委、市公安局配合)
20.鞏固燃煤鍋爐拆改成效。嚴把項目審批關,“禁煤區”內嚴禁新建燃煤鍋爐;定期對“禁煤區”內已拆改燃煤鍋爐進行“回頭看”,嚴防已拆改燃煤鍋爐死灰復燃,確保“禁煤區”內燃煤鍋爐全部拆改。(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市質監局、市工商局、市財政局配合)
21.加快取締“散亂污”違法企業。加強對中、小企業的監管,清理并取締“散亂污”違法企業。嚴格按照漢氣防辦發〔2017〕4號文件確定的范圍、行業、類型以及下達的任務,7月底前,提前清理取締一批“散亂污”企業,10月底前,全面完成年度“散亂污”企業清理取締任務。(市工信委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國土局、市安監局、市環保局配合)
22.推進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整治。綜合采用標準引導、科技支撐、管理提升、財政激勵等多事,在有機化工、表面涂裝、包裝印刷、家具制造、電子制造等重點行業全面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整治,削減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
23.深入開展餐飲油煙污染治理。全市酒店、飯店等餐飲服務經營場所和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集體食堂必須設置油煙凈化裝置,并保證其正常運行,有效凈化處理餐飲油煙,9月30日前,完成第二批餐飲油煙污染治理(詳見附件2)。對早市、夜市和露天燒烤進行規范整治,對露天燒烤嚴格劃定區域集中經營,統一使用環保型燒烤爐具和清潔能源燃料,加大劃定區域外露天燒烤行為的清理整頓力度。(市住管局、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市食藥監局、市工商局配合)
(五)禁然取得新成效
24.加快建設高污染燃料禁燃區。根據環保部《高污染燃料目錄》,修訂《漢中市禁止在中心城區經營使用煙煤管理規定》,劃定我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明確禁燃區內禁止燃用的燃料組合類別。(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
25.推進秸稈綜合治理。探索建設秸稈收貯利用體系,鼓勵秸稈資源化利用,開展秸稈全量利用試點示范,12月31日前,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鞏固提高秸稈禁燒工作水平,持久實施全區域、全時段、全面禁燒,嚴防反彈。(市農業局、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
26.嚴控煙花爆竹燃放。盡快修訂《漢中市煙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辦法》,劃定煙花爆竹禁放區及時段,擴大巡查范圍,加大隨意燃放煙花爆竹懲戒力度;加速取締中心城區“禁煤區”范圍內煙花爆竹銷售點。(市公安局、市安監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市工商局配合)
(六)增綠開創新局面
27.實施城市增綠工程。有效利用城市空間,推進立體綠化,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新建居住區綠地率不低于30%。(市住管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
28.實施綠色屏障工程。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小流域治理、濕地恢復等綠化工程。(市林業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市水利局配合)
29.增強環境自凈能力。加強水土保持治理,加快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工程建設,保障河湖生態流量,維持河湖生態健康,增加濕地湖泊等水域面積。(市水利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
(七)提升重污染天氣應對水平
30.加強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能力建設。按要求啟動市級空氣質量預測預報能力建設,構建省、市、縣三級會商研判機制。加快引進和培養專業預報人員,不斷提高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準確度。(市環保局、市氣象局牽頭,市財政局配合)
31.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堅持設置科學、操作便捷、聯防聯動、及時高效原則,按照《漢中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和《漢中市重污染天氣預警和應急響應工作方案》要求,8月底前,修訂完善縣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和工作方案,統一預警等級、響應啟動門檻、響應措施和督導檢查,健全區域之間協同互通的分析研判、會商應對、協調指導和信息公開機制。將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納入政府應急管理體系,冬防期間,抽調人員聯合辦公,實行24小時值守,專職開展重污染天氣預警、預報及應對工作。(市大氣辦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
(八)推進鐵腕治霾專項行動
32.精心打造示范點。各鐵腕治霾專項行動牽頭部門,要借鑒全市“鐵腕治霾·保衛藍天”雷霆行動現場會的做法和經驗,打造樣板,樹立標桿,精心籌備,適時召開專項行動推進會或現場會,全面深入推進鐵腕治霾各個專項行動順利實施,取得實效。市發改委牽頭負責,打造3~4個煤炭削減示范點;市工信委牽頭負責,打造3~4個“散亂污”企業清理取締示范點;市環保局牽頭負責,分別打造2~3個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整治示范點、燃煤鍋爐拆改示范點、秸稈禁燒示范點、涉氣重點污染源環境監察執法示范點;市農業局牽頭負責,打造2~3個秸稈等生物質綜合利用示范點。市公安局、市住管局要持續發揮雷霆行動震懾作用,對照樣板標桿,全力推進機動車尾氣和揚塵污染治理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夯實大氣治理責任。各縣區(管委會)要按照本工作方案要求,結合漢中市“鐵腕治霾·保衛藍天2017年1+10”工作方案,明確工作內容,量化工作任務,落實責任分工,完善保障措施,確定任務完成時間節點。市級各相關部門要對牽頭和負責的工作制定工作計劃,加強督辦。(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興漢新區管委會、濱江新區管委會、航空智慧新城管委會、市級各相關工作部門負責)
(二)健全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監管體系。按照“屬地管理、全面覆蓋、分級負責、責任到人、圍繞重點、動態管理”的原則,以鄉鎮、街道為單位,劃分網格,明確任務、夯實責任、強化監管、嚴格執法,切實做到“網格全覆蓋、監管無盲區、執法零容忍”。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真正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大氣監管網絡。探索研究環境監管網格與城鄉綜治管理網格“兩網合一”。(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興漢新區管委會、濱江新區管委會、航空智慧新城管委會負責)
(三)提前報送每月工作進展情況。鑒于省鐵腕治霾辦要求市政府提前報送每月工作進展情況,現對《漢中市“鐵腕治霾·保衛藍天2017年1+10”工作方案》(漢政辦函〔2017〕25號)相關要求進行變更,從7月份起,各縣區政府(管委會)每月28日前向市大氣辦書面報送當月重點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和下月重點任務計劃,市級各相關部門每月28日前向市大氣辦書面報告當月牽頭和負責的工作進展情況。市大氣辦不定期對各項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通報。(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興漢新區管委會、濱江新區管委會、航空智慧新城管委會、市級各相關工作部門負責)
(四)完善聯防聯控機制。按照“責任共擔、信息共享、聯防聯治、群策群力”的原則,健全完善跨行政區域的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堅持屬地管理與區域聯動治理相結合、聯合防控與重點城市整治相統一、網格化監管與專項行動部署相同步、政府動員主導與社會共同參與相銜接,用鐵腕夯實治霾責任。以市中心城區為重點,實現大氣污染治理“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和統一的防治措施”的大格局。(市大氣辦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興漢新區管委會、濱江新區管委會、航空智慧新城管委會、市級各相關工作部門負責)
(五)提升科學治霾水平。開展大氣污染物排放現狀和控制對策研究,推進對灰霾和臭氧形成機理、源解析和污染遷移規律等大氣環境領域的科學研究及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冬防期前,編制完成市中心城區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利用排放清單指導大氣污染防治。(市科技局、市環保局負責,市氣象局、市財政局配合)
(六)加強環境監測體系建設。嚴格實行空氣自動監測站第三方運維管理。按照省上完善空氣質量監測網絡,開展背景站、區域站建設的要求,各縣區要及時科學選點,增設一個空氣自動監測站。加強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體系建設。加強監測數據研究分析,科學評價空氣質量狀況。及時發布環境質量狀況,公開企業排污信息,主動接受公眾監督。(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興漢新區管委會、濱江新區管委會、航空智慧新城管委會負責)
(七)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法》,深入開展專項執法督察,從嚴查處突出環境問題和典型案例;切實強化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于聯動,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嚴查嚴處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興漢新區管委會、濱江新區管委會、航空智慧新城管委會負責)
(八)加強責任追究。原則上每季度召開一次全市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領導小組會議,聽取各縣區政府(管委會)和市級相關部門工作進展情況,并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通報。對按期或提前完成目標任務的予以表揚;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未按期完成目標任務的,實施約談或問責。(市監察局、市考核辦、市政府督查室、市大氣辦負責)
(九)加大環境宣傳力度。積極開展“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增強學生的環保自覺性和主動性。在強化政府網站、電視、廣播等主流媒體信息發布的同時,充分運用手機APP、微信等新媒介,擴大信息受眾面。充分發揮社會輿論力量,不斷凝聚共識,著力構建人人參與、齊抓共管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格局。(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興漢新區管委會、濱江新區管委會、航空智慧新城管委會負責)
(十)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治霾。市委宣傳部要聯合市級有關部門在全市開展“治污降霾·保衛藍天”主題宣傳活動,重點對市政府鐵腕治霾專項行動實施動態進行連續報道。及時回應公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暢通監督渠道,實施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引導公眾進一步理性認識、科學應對、主動參與、積極作為。(市委宣傳部、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區政府、漢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興漢新區管委會、濱江新區管委會、航空智慧新城管委會負責)
附件:1.漢中市第二批汽修單位和4S店有機廢氣治理名單
2.漢中市第二批餐飲油煙污染治理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