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中央和省、市關于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策部署,落實《九江市柴桑區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全力做好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改善柴桑城區空氣質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主要目標
完成市政府下達的年度考核目標任務,確保2019年城區空氣PM2.5年均濃度值控制在41.30微克/立方米以下,其它環境空氣污染物濃度均值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堅決打好今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二)工作思路
充分認識今年秋冬季大氣環境形勢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聚焦秋冬季大氣污染來源,堅持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工程減排與管理減排相結合,常態監管執法與空氣重污染應急相結合,以工業污染、揚塵污染、面源污染、移動源污染從嚴管控為重點,組織實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措施,深化責任落實,嚴格督查問責,有效降低秋冬季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減少重污染天氣發生的頻次和程度,切實改善秋冬季空氣質量。
二、主要任務
(一)嚴管嚴控工業污染
1.開展工業企業排查整治專項行動
對城區周邊工業企業重點行業包括鋼鐵、水泥制品制造、建筑用石加工、木質家具制造、金屬結構及機械零部件制造、包裝印刷、塑料管材制造、涂料制造、磚瓦窯等開展全面排查,重點對企業無組織排放狀況進行摸底排查,對運輸、裝卸、儲存、轉移與輸送、生產工藝過程等無組織排放節點、位置、排放污染物種類、采取的治污措施等管控措施進行現場排查。對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水泥、石灰、石膏、砂土等易產生揚塵的粉狀、粒狀物料及燃料應當密閉儲存,輸送采用密閉皮帶、封閉通廊、管狀帶式輸送機或密閉車廂、真空罐車、氣力輸送等密閉輸送方式;塊狀物料采用入棚入倉或建設防風抑塵網等方式進行存儲,并設有灑水、噴淋、苫蓋等綜合措施進行抑塵。生產工藝產塵點(裝置)應加蓋封閉,設置集氣罩并配備除塵設施,車間不能有可見煙塵外逸;汽車、皮帶輸送機等卸料點設置集氣罩或密閉罩,并配備除塵設施;料場路面應實施硬化,出口處配備車輪和車身清洗裝置。未落實無組織排放控制要求的企業,要依法予以處罰,實施停產整治。(牽頭單位:柴桑生態環境局,責任單位:區工信局、沙城工業園管理局、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沙河街道辦事處)
2.開展工業爐窯排查治理
對涉及工業爐窯企業開展詳細排查,采取資料審核、現場核查、取樣監測等方式,按照“一廠一策”要求,建立完善《江西省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現狀調查及項目清單表》。嚴格執行行業排放標準相關規定,不達標的實施停產整治。(牽頭單位:柴桑生態環境局,責任單位:區工信局、沙城工業園管理、赤湖工業園管理局)
3.嚴格控制工業燃煤總量
嚴控新增高耗煤項目。嚴格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從嚴控制新上高耗煤項目。對確需新建的耗煤項目,必須落實產能置換和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否則一律不予立項。對重點用煤企業用煤量進行嚴格核查,精細化倒排進度,全面深度挖潛,9月底后視空氣質量達標情況,再加大減煤力度。(牽頭單位:區發改委,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工信局、柴桑生態環境局)
4.“散亂污”企業清理整頓
建立“散亂污”企業動態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散亂污”企業認定標準和整改要求,堅決杜絕“散亂污”項目建設和已取締的“散亂污”企業異地轉移、死灰復燃。列入關停取締類的,做到“兩斷三清”(切斷工業用水、用電,清除原料、產品、生產設備);對整合搬遷類的,應依法依規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對升級改造類的,對標先進企業實施深度治理,由相關部門會審簽字后方可投入運行。(牽頭單位:柴桑生態環境局、責任單位:區工信局、區市場監管局、區國土資源局、區住建局、區應急管理局、沙城工業園管理局、赤湖工業園管理局、區供電公司)
5.開展鍋爐綜合整治
在用生物質鍋爐顆粒物排放濃度穩定達到20mg/m3以下,對10蒸噸以上生物質鍋爐實現在線監控,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未按期完成污染治理設施建設或設施不正常運行的,實施停產整治。對私自摻燒高污染燃料的生物質鍋爐,實施強制淘汰。(牽頭單位:柴桑生態環境局,責任單位:區發改委、區工信局、區市場監管局、沙城工業園管理局、赤湖工業園管理局)
6.加強重點行業治理
提高水泥行業排放要求,通過加強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管理,九江鑫山水泥有限公司大氣污染物排放執行《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特別排放限值,氮氧化物排放濃度控制在320mg/m3以內。(牽頭單位:柴桑生態環境局,責任單位:區工信局)
7.強化應急管控
10月起,根據九江市大氣污染防治指揮部的統一調度及柴桑區大氣空氣質量狀況,對重點工業企業實施錯峰生產、限產、階段性停產。污染建立重污染應急預警預報能力,進一步完善柴桑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夯實應急減排措施,根據柴桑城區污染源特點,細化減排清單,在重污染期間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落實減排措施,確保各項污染物排放達到相應的減排比例,優先控制重污染行業主要涉氣排污工序為主,分類施策、精準減排。對治理水平低、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工業企業,優先采取減排措施;對治理水平先進、污染物排放量小的工業企業,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根據需要采取減排措施;對新興產業、戰略性產業以及保障民生的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減排措施,盡量避免對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制定行業內相對統一的應急減排措施,基于績效分級對重點行業相關企業進行差異化管控。以達到國家標桿、省級標桿的最優企業減、免相應減排措施為指引,確保同一區域、同一行業內,同等績效水平的企業減排措施相對一致,推動行業治理水平整體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牽頭單位:柴桑生態環境局,責任單位:區直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
(二)嚴管嚴控揚塵污染
8.落實工地揚塵管控要求
(1)提升工地管理標準。將現有的六個百分之百提升至八個百分之百,即工地必須做到“城區建筑工地周邊100%圍擋、易塵物料堆放100%覆蓋、裸露土方100%覆蓋、出入車輛100%沖洗、施工現場主要道路100%硬化、土方施工和拆遷施工100%濕法作業、渣土車輛100%密閉運輸、工程機械排放100%達標、油品質量100%達標”,做到“兩個嚴禁”,即“嚴禁工程建設項目現場攪拌砂漿、嚴禁工程建設項目現場攪拌混凝土”。9月15日前,所有建筑工地簽訂《揚塵控制承諾書》,設立揚塵污染防治公示牌。各類工地主管部門加大對所管工地巡查力度,每周檢查比例不少80%。對八個百分之百、揚塵污染問題被各級媒體曝光的、被各級主管部門通報的、渣土運輸未全部使用新型渣土車的工地,不予許可施工。(牽頭單位:區住建局,責任單位:區城市管理局、區國土資源局、區市場監管局、柴桑生態環境局、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沙河街道辦事處)
(2)落實工地智慧監管。全面運用“智慧城建”監管平臺,實時監測工地揚塵管控情況,及時查處違法行為。對實施差別化管理的工地,90天內被發現兩次及以上違法行為的,取消豁免等差別化資格,4個月后方可再次申請。(牽頭單位:區住建局,責任單位:區城市管理局、區國土資源局、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沙河街道辦事處)
(3)開展裸土覆蓋專項整治。全面開展裸露地面防塵覆蓋和綠化覆蓋綜合整治,重點對土方作業區、長期閑置土地、臨時渣土堆場、河道河床及主次干道兩側裸土,進行整治覆蓋。每月至少開展2次巡查,對發現的問題,立即責令整改,對存在的違法行為嚴肅查處。(牽頭單位:區住建局,責任單位:區城市管理局、區國土資源局、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沙河街道辦事處)
9.提升道路揚塵治理能力
大力推進道路清掃保潔機械化作業,提高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引進高效吸塵作業車輛,提高道路揚塵除塵效率,采用吸塵、沖洗、洗掃、抑塵、人工快速保潔的五步作業方法,全面提升道路揚塵治理能力。嚴格執行道路作業時間要求,每天至少兩次除塵作業,早高峰6:00前完成一次除塵作業,晚高峰17:00前完成第二次除塵作業。加強重點區域的抑塵作業頻次,在早晚高峰時段開展霧炮、灑水降塵作業,空氣質量濕度大于70%時,停止抑塵作業措施。道路實施“以克論凈”進行考核,道路積塵量小于5克/平方米。(牽頭單位:區城市管理局,責任單位: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沙河街道辦事處、沙城工業園管理局)
10.加強渣土運輸揚塵污染管控
制定城區渣土運輸揚塵管控辦法,工地按照規范要求,配套建設高效運輸車輛沖洗設施,保證渣土車輛沖洗干凈。加強渣土車輛道路執法檢查,嚴厲查處非法運輸、拋撒滴漏、帶泥上路、冒黑煙等違法行為,對渣土車輛所屬單位及個人進行嚴格處罰。淘汰車輛直接報廢或禁止在本地使用,淘汰車輛名單每月向社會公布。嚴格落實渣土車全過程監管。嚴厲查處非法運輸、拋撒滴漏、帶泥上路、冒黑煙等違法行為,每周對用車工地進行檢查,總數不少于100輛次。(牽頭單位:區城市管理局,責任單位:區交通運輸局、區交管大隊、區運管分局、柴桑生態環境局、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沙河街道辦事處)
(三)嚴管嚴控面源污染
11.開展餐飲油煙企業排查整治
開展城區餐飲企業油煙治理設施現狀摸底排查整治工作,餐飲企業必須安裝油煙凈化裝置并保持正常運行,嚴格執行餐飲油煙排放污染物濃度標準及油煙凈化設施去除率,油煙最高允許排放濃度2.0mg/m3,油煙凈化設施最低去除率標準:小型餐飲單位,1-3個灶頭,油煙凈化≥60%;中型餐飲單位,3-6個灶頭,油煙凈化≥75%;大型餐飲單位,6個以上灶頭,油煙凈化≥85%。集煙罩投影區應不小于烹飪作業區,每個灶頭按2000m3/h風量計算,匹配相應規格的排風機和油煙凈化裝置;油煙凈化裝置應至少每月清洗、維護或更換濾料1次。城區和城郊禁止戶外燒烤,加快推進居民家庭餐飲油煙凈化措施。加強城區重點區域餐飲油煙治理設施的執法檢查力度,對不達標(未安裝油煙凈化設施、不正常使用油煙凈化設施或者未采取其他油煙凈化措施,超過排放標準)的餐飲服務單位進行處罰,并責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責令停業整治。(牽頭單位:區城市管理局,責任單位:柴桑生態環境局、區市場監管局、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沙河街道辦事處)
12.開展露天焚燒整治
嚴禁在城區、城郊范圍內將枯草樹葉、垃圾等露天焚燒,強化各地政府禁燒主體責任,建立落實到鄉、鎮、街道、村的網格化監管機制,責任到人,加大巡查力度,嚴肅查處違規焚燒行為,一經發現依法依規從嚴從重處罰,各地要大力開展禁燒的宣傳力度。(牽頭單位:區城市管理局,責任單位:柴桑生態環境局、各屬地政府)
13.禁止煙花爆竹燃放
繼續加強煙花爆竹燃放管理,嚴格執行《九江市城區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限放區域內嚴禁燃放煙花爆竹。公安部門加強查處力度,街道、社區、村組加強煙花爆竹禁限放宣傳(牽頭單位:區公安局,責任單位:區應急管理局、柴桑生態環境局、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沙河街道辦事處、獅子街道辦事處、城門鄉)
14.嚴格防治散煤復燒
對城區居民燃煤嚴格進行管理,取消散煤銷售點,不得燃用散煤。各地要加強監督檢查,嚴禁散煤流入,對燃煤鍋爐、茶爐大灶、經營性小煤爐、煤氣發生爐等繼續開展拉網式全面再排查,確保無死角、無盲區。(牽頭單位: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沙河街道辦事處,責任單位:區城市管理局)
(四)嚴管嚴控移動源污染
15.開展柴油車輛專項整治
開展渣土車、攪拌車、物流運輸車、公交客運車等主要本地柴油車輛的摸底排查。9月1日起,對機動車排放可視污染物及明顯超標行為,實施暫扣行駛證、限期治理,加強現場處罰。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全部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對不達標車輛進行整治。配合九江市生態環境局開展入戶執法檢檢測,對排放不合格車輛下發限期整改通知,并列入市生態環境局排氣污染防治監管平臺黑名單,并要求柴油車輛所屬企業建立車輛維護、燃料和車用尿素添加使用記錄,并定期進行抽查。在柴油貨車通行主要道路、物流貨運通道、高速路口等,采用環保取證、公安處罰的方式,開展綜合執法檢查,對違法車輛實施聯合處罰,形成監管合力。建設黑煙車抓拍系統,精準識別道路黑煙高排放柴油車,列入市生態環境局排氣污染防治監管平臺黑名單,并通知限期維修整改。(牽頭單位:柴桑生態環境局、區公安局,責任單位:區城市管理局、區交通運輸局、區運管分局)
16.實行重點區域限行措施
對城區重點區域實行重型柴油車限行、限停措施,采用架設限高桿、限高架,道路禁行等措施,減少重點區域重型柴油車輛的通行量。(牽頭單位:區交管大隊;責任單位:區城市管理局、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沙河街道辦事處)
17.開展車船柴油整治
每月對加油站站點、流動加油罐車、加油船舶、車用尿素開展專項檢查3次以上,從嚴打擊非法經營柴油行為,取締無證無照黑加油站(車),對使用不合格柴油的行為嚴肅查處,開展船舶用油現場抽檢,檢查船舶燃油供應單證、燃油硫含量及燃用使用量等信息,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牽頭單位:區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區商務局)
18.加強非道路移動源污染防治
開展城區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查登記,納入長效管理。禁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城區范圍內,建筑、交通、市政、水利、園林等工地和企事業單位禁止使用國Ⅰ及以下和排放不達標的非道路機械。相關要求由主管部門納入施工招標并落實檢查,對不按照規定執行的使用人和所有人依法查處。在施工工地、工業園區等地區進行抽查檢測,對排放不合格車輛下發限期整改通知,并列入市生態環境局排氣污染防治監管平臺黑名單。(牽頭單位:柴桑生態環境局,責任單位:區交通運輸局、區住建局、區水利局、區城市管理局、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沙河街道辦事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部門協同,明確責任分工。
為切實加強對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領導,成立秋冬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攻堅指揮部,由區政府副區長項飛同志任總指揮長,柴桑生態環境局吳珊珊、區住建局胡林森、區城市管理局戴光輝同志任副總指揮,相關部門分管領導和各地主要領導為指揮部成員(詳見附件1),負責指揮協調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吳珊珊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指揮部的日常工作。指揮部成立若干工作小組,實行領導值班制,區各有關部門、各地政府嚴格按照職責分工落實任務要求。
(二)加強監督檢查,落實工作責任。
成立區督查組,加強督查力度,確保秋冬季大氣污染攻堅工作任務有序推進,實行督查閉環管理制度,確保各項整改措施落實到位,督查工作實行一天一交辦,一周二曝光(周三、周五曝光問題),加密執法頻次,精準執法、全時執法。每月推出典型案例,采取媒體通報會、跟蹤采訪、以案說法等多種形式,在區電視臺曝光、形成震懾。
(三)制定問責辦法和責任清單。
制定《柴桑區大氣污染防治問責辦法》,《柴桑區大氣污染防治責任清單》,確定各地、各單位職責任務分工,壓實工作職責,強化工作要求(詳見附件2、3)。
(四)建立網格制度,實行精細管理。
建立城區重點區域網格化管理制度,各重點區域指派專職網格員,自主開展重點區域巡查工作,對污染防治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單位和部門及時反饋通報;并建立預警-巡查反饋工作機制,大氣指揮部辦公室派發巡查工作指令,網格員能夠及時抵達現場區域,發現重點區域內的污染事件,并協調采取及時應對措施,實現重點區域內的精細化和高效化管控。
(五)加強科技支撐,實現精準治污。
充分應用各類先進技術手段,利用源清單、源解析等先進方法,引入專家技術團隊,摸清柴桑區大氣污染成因與變化規律,制定針對性治理與減排措施,實現科學研判和精準治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