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改善我縣空氣環境質量,打造長壽之鄉良好生態環境,根據《黔南州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黔南州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實施方案》《黔南州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暨污染防治攻堅工作2018年目標責任書》等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環境空氣質量目標
2018年,全縣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平均濃度分別控制在0.035mg/m3和0.065mg/m3以下,縣城環境空氣質量指數年優良率達到95%以上。
(二)污染防治目標
全面深化城市揚塵污染治理,督促鐵合金企業完成環保驗收,實現達標排放,完成年度大氣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
二、工作任務
(一)工業污染防治攻堅
1.重點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治理。對信邦制藥公司、明盛礦業公司、正鑫礦業公司等大氣污染源實行清單式管理,加強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監管執法,確保重點行業企業穩定達標排放。2018年8月底前,繼續完善上述行業污染排放情況評估,2018年11月底前,完成上述行業超標排放“一廠一策”整改方案制定。強化工業企業燃料、原料、產品堆場揚塵控制,大型堆場應建立密閉料倉與傳送裝置,露天堆放場應加以覆蓋或建設自動噴淋裝置。〔牽頭單位:縣環保局;責任單位:縣工信局、縣國土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2.推進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按照省州統一部署,加強執法檢查,鞏固轄區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成果。2018年后建設的加油站必須同步建設油氣回收系統并投入使用。推廣使用水性涂料,鼓勵生產、銷售和使用低毒、低揮發性有機溶劑。〔牽頭單位:縣環保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工信局、縣市監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3.持續推進實施清潔生產。按照省州安排部署,督促企業推進實施清潔生產。〔牽頭單位:縣工信局;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4.開展“散亂污”企業集中整治。通過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集中排查梳理“散亂污”企業,對污染嚴重,無治理能力,治理難以達標的一律關閉取締。對污染防治設施不完善的一律停產治理;對不符合產業布局的,一律責令停產、限期搬遷;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一律關閉取締。〔牽頭單位:縣工信局;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二)城市揚塵污染防治攻堅
1.縣城區建筑施工揚塵規范化防治監管。按照《羅甸縣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暫行)》,要求施工工地設置圍擋墻、工地臨時道路進行地面硬化,工地出口設置沖洗裝置;渣土運輸車輛出工地要進行清洗,嚴格采取密閉措施并按指定路線運輸;取締縣城規劃區違規混凝土攪拌站,設置現場攪拌砂漿的,應當配備降塵防塵裝置。〔牽頭單位:縣住建局;責任單位:縣城管局、縣環保局〕
2.城市道路交通揚塵整治。嚴格執行《城區砂石、渣土運輸管理工作實施方案》,規定運輸車輛通行路線和時間段。建立聯合執法機制,落實禁行線路、時段的要求,加大違規運輸揚塵污染監管執法力度;規范洗車場管理,加強“臟車”入城管控;加強道路機械化清掃力度。〔牽頭單位:縣城管局;責任單位:縣交警大隊、縣道路運輸管理局〕
3.礦山揚塵整治。依法取締城市周邊非法采礦、采石和采砂企業。高速公路、國省道兩側可視范圍內和城市周邊礦山、火磚廠必須采取更嚴格的揚塵污染防治措施,減少揚塵污染。大型料堆要實現封閉儲存或建設防風抑塵設施。〔牽頭單位:縣環保局;責任單位:縣國土局、縣工信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4.工業物料堆場揚塵整治。排查摸清工業物料堆場底數,建立清單,按照“一場一策”要求制定防治規范化措施。工業企業物料堆場實行規范化管理,應當硬化施工現場主要通道和物料堆放場所,采取封閉式倉庫、設置防風迎塵圍擋和覆蓋、噴淋抑塵等措施。對土石方、建筑垃圾采取覆蓋或者固化措施,有效控制堆場揚塵污染。物料裝卸要配備噴淋等防塵措施,轉運物料盡量采取封閉式皮帶輸送,車輛轉運必須全覆蓋,廠區主要運輸通道要硬化并定期沖洗。〔牽頭單位:縣環保局;責任單位:縣工信局〕
5.開展餐飲油煙治理。強化縣城中心區露天燒烤、夜宵攤、小型餐館油煙整治,確保到2018年底,河濱路兩側餐飲業全部安裝油煙凈化設施。〔牽頭單位:縣環保局;責任單位:縣城管局、縣市監局〕
(三)重污染燃料管理
1.限制禁止高污染燃料燃燒。按照《貴州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關于“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劃定限制燃煤區”的規定,2018年12月10日前完成轄區城市限制燃煤區和禁止燃煤區的劃定工作。嚴格散煤燃燒管控,禁燃區禁止銷售、使用煤炭、石油焦等高污染燃料。〔牽頭單位:縣環保局;責任單位:縣工信局、縣發改局〕
2.推動城市清潔能源使用。一是加強油品供應管理。加油站不得銷售和供應低于國Ⅴ標準的車用汽油、柴油。加強油品質量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行為。〔牽頭單位:縣工信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市監局、縣環保局、縣安監局,各鄉(鎮)人民政府〕。二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嚴格落實節能評估審查制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轄區工業硅冶煉等高能耗項目單位產品(產值)能耗要達到行業能耗限額標準要求。用能設備達到國家頒布的一級能效標準。〔牽頭單位:縣發改局;責任單位:縣工信局、縣環保局,各鄉(鎮)人民政府〕。三是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利用。嚴格控制餐飲行業生活燃煤使用,加快推進以電代煤,逐步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重。嚴格工業燃煤鍋爐審批,新建項目優先使用燃氣或生物質鍋爐。在充分開發利用梯級水電基礎上,大力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新型能源〔牽頭單位:縣發改局;責任單位:縣環保局、縣工信局、縣住建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3.加快燃煤鍋爐淘汰。嚴格環評審批和日常監管,禁止縣城工業園區新增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加大信邦制藥公司燃煤鍋爐脫硫除塵設施監管,確保設施正常運行,煙氣達標排放。〔牽頭單位:縣市監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工信局、縣環保局縣園區辦,各鄉(鎮)人民政府〕
4.加強秸稈和垃圾燃燒污染管控。加強農村秸稈綜合利用,防止焚燒秸稈產生的大氣污染。指導和管理農村秸稈綜合利用,實施秸稈還田,大力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等多種形式利用。堅持疏堵結合、以疏為主的原則,明確縣、鄉、村三級秸稈禁燒管控責任,加強農村及城市周邊垃圾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禁止露天焚燒生活垃圾。〔牽頭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責任單位:縣農工局、縣城管局〕
5.推進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摸清轄區內柴油貨車底數,建立有5輛以上柴油貨車的運輸企業和用車大戶臺賬。加強柴油貨車尾氣排放檢驗,查處在用柴油貨車超標排放行為。〔牽頭單位:縣環保局;責任單位:縣道路運輸管理局、縣交警大隊、縣農工局〕
(四)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
1.加強機動車環境監管。對機動車環保定期檢驗機構進行規范化管理、審核認證,嚴把檢測質量關。強化在用機動車排放監管,嚴禁尾氣排放不達標車輛進入安檢環節及上路行駛。配合省級部門推進汽車檢測和維修制度(I/M)建設。〔牽頭單位:縣環保局;責任單位:縣市監局、縣交警大隊、縣道路運輸管理局〕
2.加快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淘汰。加大力度,全力推進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淘汰工作,到2018年底,基本淘汰轄區黃標車。繼續通過黃標車限行、財政補貼、道路執法檢查、參改黃標車淘汰等措施,確保黃標車淘汰工作取得實效。〔牽頭單位:縣交警大隊;責任單位:縣環保局、縣道路運輸管理局、縣財政局〕
3.加快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積極推進城市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結合縣城道路建設,完善步行道和自行車道。優先保證步行和自行車交通出行。新建、改建、擴建的城區主干道、次干道,要設置步行道,有條件的設置自行車道,縣城支路和居住區域路,要設置步行道。合理設置機非隔離欄、阻車樁、隔離墩等設施。居住區、公共設施要為自行車提供足夠的停車空間和方便的停車設施。步行道、自行車道上必要的設施設置要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規范,禁止以任何形式非法占用步行道和自行車道。〔牽頭單位:縣城管局;責任單位:縣住建局、縣交警大隊〕
(五)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應急管理
1.嚴格按預案要求精準管控。推行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管理模式,緊盯城市揚塵污染、交通廢氣污染、工業廢氣污染、生活污染等四個重點領域,加強對大氣污染源監控;做好空氣質量和氣象條件的日常監測,及時準確把握空氣質量和氣象條件的變化趨勢,科學預警并及時有效應對污染天氣,建立健全和切實運行污染天氣的監測、預報、預警、響應體系,確保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方案有人、有據、有序、有效執行。〔牽頭單位:縣環保局;責任單位:縣應急辦、縣氣象局〕
2.開展大氣污染源解析。結合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更新大氣污染源清單。積極配合省州環保部門落實每季度大氣污染物解析,開展污染天氣形成機理、污染因子來源及遷移規律專項分析,為污染天氣應急管控和大氣污染治理精準施策提供科學支撐。配合省編制《黔中城市群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規劃》。〔牽頭單位:縣環保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通過制定本縣大氣污染防治年度方案并分解落實到相關單位,明確治理項目實施進度安排、資金來源、政策措施及責任分工,確保完成轄區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和重點工作任務。縣府有關部門要根據牽頭或配合的工作任務,做好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加強監管和執法,督促企業履行環境保護社會責任。
(二)強化資金投入。推動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資機制,保障大氣污染防治穩定的資金來源。鼓勵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明確企業治污主體責任。積極向國家爭取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和中央基本建設投資的資金支持,將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建設及其運行和監管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三)強化考核獎懲。縣人民政府將相關單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情況納入年終目標管理考核范圍,對因不履行職責或相關工作開展不力導致我縣完不成州對縣目標考核任務的,取消該單位當年評優資格并進行通報批評,并對相關單位分管領導和直接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
(四)強化公眾參與。各有關部門要組織開展多形式的宣傳教育,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導向作用,引導社會了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對環境空氣保護的重要性,倡導文明、節約、綠色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引導公眾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環境空氣保護氛圍。
(五)加強信息報送。各牽頭單位、責任單位要根據自身工作職能職責制定本部門工作方案,明確分管領導及聯絡員,并將有關信息報送縣環保局備案。分管領導及聯絡員信息于2018年8月3日前報送,本部門工作方案于2018年8月15日前報送,工作推進情況于每月20日前報送縣環保局匯總,縣環保局要及時梳理匯總工作開展推進情況并報縣政府。
